物流成本:是指伴随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中,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物流成本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的方法。指数平滑法:是根据前期物流成本的实际数和预测数,以加权因子为权术,进行加权平均来预测下一期物流成本的方法。零基预算:企业在编制物流成本费用时,对于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项目的开支数,不是从原有的基础出发,而是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考虑各项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开支数目。滚动预算:要求预算始终保持12个月的时间跨度,其中前几个月的预算详细完整,后几个月的预算可以笼统概括一些。没过去一个月或季度,就根据新的情况修订调整后一个月或季度的预算使之逐渐细化,并在原有的预算期末补充一个月或季度的预算,逐期向后滚动。物流成本控制:企业在物流活动中,以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的,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及时发现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物流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任务得完成。双轨制: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皆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在单独核算的形式下,物流成本的内容在传统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核算中得到双重反映。单轨制: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现行的其他成本核算如产品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等结合进行,建立一套能提供多重成本信息的共同的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简述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分类:(1)按物品流通的环节分类:运输成本、流通加工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和仓储成本。(2)按物流成本的性态分类: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3)按物流成本是否具有可控性分类:可控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按物流成本的支付形态分类:材料费、人工费、公益费、维护费、一般经费、特殊经费和委托物流费用。(5)按物流活动范围分类:供应物流费、企业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退货物流费和废弃物流费。简述我国物流成本发展概况级趋势:(1)1979年我国第一次把“物流”概念引入中国。(2)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物资部门开始对物流进行宏观研究,对物流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认识层次上。(3)20世纪90年代,竞争激烈、业态的多样化导致了流通领域利润的下降,是的商业系统开始重视物流,个别企业和部门开始对物流成本进行初步研究和实验性管理。(4)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生产企业及其他流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极大兴趣,开始对物流成本进行有组织化的管理。(5)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开始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用过对物流成本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得核心问题。简述物流成本决策程序:(1)确定决策目标。(2)提出备选方案。(3)收集整理与备选方案相关的材料。(4)通过定量分析对备选方案做出初步评价。(5)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确定最优备选方案。运输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主要在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运输时间、运输的准确性、运输的安全可靠性以及运输批量水平等方面。控制方式是加强运输服务的方式与价格的权衡,从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仓储成本
华夏学院物流成本管理小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