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简介英雄事迹]邓世昌的英雄事迹2篇当海风吹过/你已经走远/记忆里/那是一个秋天/当明月升起/你已经走远/银光里/留下一片深蓝/泪水从每一张脸上洒落/心里的疼要一百年。这首充满悲情而又不失豪壮的歌曲在我的耳边回响。这种悲情和豪壮,渐渐触动了我心底最软的那根弦,随着悲壮的旋律,我渐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和感动。莫名的悲伤与惆怅,萦绕在我心间,久久不能释怀……影片开头,在旁白解说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居室里,里面陈设着各种珍贵的古董,有战舰模型,老式望远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年代久远的老照片。“那是中国第一批去英国留学的孩子,后来成了北洋海军的第一批舰长。我曾经听到过他们的一些故事,也曾被这些故事所震撼和感动。大学毕业后的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沿着他们的足迹走一走,那是一种穿越一百五十年的记忆,那是一幅逝去一百五十年的画面……”1867年,紫禁城。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其间回荡。在列强屡屡从海上入侵,中国海防空虚的背景下,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同治帝,建议开设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西洋科学,培养海军人才。皇上圣谕,照办。于是,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一批幼童便成了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正式学员,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1876年,日本开始大力扩建海军,李鸿章上书年幼的光绪帝,建议在船政学堂中选拔优秀学子去英美法德等国留学。慈禧太后御批,依议。中国的小木船旁边,洋人的蒸汽船响着刺耳的汽笛声,在这里,刘步蟾等人告别邓世昌,他将这张照片亲手递到邓世昌手上。“给你留个纪念吧!”在一队中国人背着重物艰难行走的背景下,刘步蟾等人登上了船头。邓世昌看着照片,又深情地望着这帮同学,若有所思。他将照片翻过来,只见照片背后赫然写着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他们眺望着祖国的万顷波涛,饱含热泪地跪在甲板上。蒸汽船渐渐驶离我国领海。南迁的海鸥在蓝天和大海之间飞驰着。此时,他们和它们正处于同样的境遇中,是否会有同样的情感呢?1884年,应李鸿章之请求,清政府从德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两艘最大的铁甲舰“定远”和“镇远”,由刘步蟾等英国留学生转运回国,中国终于有了洋人用来打开中国国门的铁甲舰。在苍茫的大海上,两艘战舰如两只巨大的白鲸横空出世,雄壮的汽笛声、滚滚如柱的乌烟,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指挥台上,各位舰长谈笑风生,每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是什么让他们离家时饱含热泪,又是什么让他们回国时无比喜悦和自豪呢?直到那一刻,我找到了答案。十年之后,黄海海战,局势对北洋舰队越来越不利。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正沉着地指挥着战斗,可炮弹已尽。此时,大副向他紧急汇报:“经远遭舰队围攻,正在下沉,定远起火,镇远正在靠近掩护!”邓世昌愤怒地喊道:“打了三个小时,敌舰一艘未沉,日本全仗着吉野,击沉它,我北洋舰队即可获胜。现在只剩下鱼雷了,只有冲上去!”大副连忙劝说:“我舰已中弹四百余处,距离过近,敌炮命中率将大大提高。”邓世昌并不理会,郑重地摘下官帽,大吼道:“挂冲锋旗!”一面冲锋旗迅速升起,致远单舰向吉野冲来。东乡平八郎害怕被撞击,命令全舰集中炮火,拦住致远,炮弹蜂拥而至,厄运如影随形。致远舰遭到严重炮击,冲锋旗被打落。此时,邓世昌亲自冲上前去,一手拽紧绳子,拉起冲锋旗,对士兵们喊出最后一句话:
[邓世昌简介英雄事迹]邓世昌的英雄事迹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