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教育发展必然趋势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与生存生命线,“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有效段,已被各类学校普遍采用。近来年,一些学校对教师考核中,把“学生评教”也纳入其中,并将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评优表模、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挂钩。但教学是一个复杂过程,“学生评教”是否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如何设置合理评教内容与方式,显得尤为主要。本文旨在剖析我们评教活动,并对“学生评教”进行准确定位。 学生评教符合教育规律教育界争论最多是究竟能不能让学生参与评教活动?如何才能让学生评教更加有效?笔者曾对某学校七至九年级大部分学生作过这样抽样调查:你认为学生是否可以评价教师?理由是什么?%以上学生表示同意,%学生表示不知道,%学生表示不可以。而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理由是:我们非常了解我们老师,我们很想说出对老师看法。而对教师作了类似调查发现,%教师表示认同。从中发现,让学生参加评教活动,在学生中大受欢迎,而相比之下,教师对此认同率较低,应该引起教育者反思。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最终目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从这层意义上讲,教师工作中心应以学生为主体,而让学生参加评教活动正是体现这一目有效方式之一,所以,让学生参加评教活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1、学生有能力而且应该参加评教活动国外一些学者如Barid等人通过研究认为,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有效。国内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诸如教师教学行为、教师师德行为、学习负担、教师评分失误与语言交流能力等,完全可以做出准确判断。所以,学生是有能力参加评教活动。只要评教标准足够科学,评教问卷设计兼顾到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那么评教结果就是有效、公正。学生作为被教育对象,有思想、有个性、直接经历教育过程,与教师接触最多、感受最深,完全有理由,有资格说出对教师看法与想法。而且,相对而言,学生对教师这种评价要比任何其他对象评价更加直接、真实、全面。不可否认,因为学生发展参差不齐,难免会有学生对教师报有不良心理。主要包括:势利心理、报复心理、任性心理、儿戏心理,但这毕竟是少数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看到蕴藏在学生身上思维与个性,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工作一面镜子,一旦出现教师有不良反映,恰好说明教师工作出了问题。对此,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找出原因,不要对学生产生怀疑,要虚心地接受,不断地反思。由此可见,只有当学生可以质疑教师,而且有权力去评价教师时,我们教育才会更有活力,才会更有创造力,才会进一步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学生参加评教活动是公平、公正不少教师与学者提出学生对教师评价不公正、不合理。客观地说,个别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不公正现象,但是,正如大部分教师与研究者所
学生评教: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