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 杨坚( 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 年年号: 开皇统一:589 年意义: 是继秦汉之后, 又一次统一。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 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 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大运河开凿原因: 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开凿时间: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 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开凿大运河的影响( 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 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 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 最后被推翻。唐朝建立者: 李渊( 唐高祖, 开国皇帝) 建立时间: 618 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 上台时间: 626 年, 627 年改年号“贞观”。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 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 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 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 多谋善断, 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 扩大了统治基础; 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 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在农业生产方面, 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 促进了土地开发, 增加了粮食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 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 完善于唐朝, 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 加试经史、杂文, 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有“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科举制度的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