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等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咏怀古迹》(其三)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首。本单元的唐诗学习,主要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意趣。《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旨在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且在《咏怀古迹》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一首,学生已初步学会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容。因此,高二语文诗词教学应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同时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青冢、画图、出塞等历史典故;体会温雅深邃的“昭君三怨”,深入理解昭君形象;理解借古伤今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初步分析昭君的去国和远葬之怨,在分析中理解温雅深邃的千载之怨,在理解中感悟作者个人的家国情怀,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体悟到诗人由昭君之怨上升到个人、国家之思的深沉情感。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深入分析和理解昭君从刚开始的去国再到念国最后远葬的“三怨”。(二)教学难点(新课程强调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杜甫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生命时时流露出极大的人文关怀,他在《咏怀古迹》中抒发的情感尤其深沉,因此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对昭君形象的刻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作者借古伤今的情怀,进一步上升到作者自己个人的际遇以及对国家的深沉情感,体味作者在暮年之时人生真善到美的沉淀。四、说教法(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朗读法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品,是语言与情感的巧妙结合。杜诗一向注重语言的锤炼和音韵之美。因此我选择以朗读法贯穿整个课堂。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会多处灵活运用朗读法,紧扣朗诵,发挥朗读传情达意,移情会意的作用,带领学生较快地走进诗人,走进他的诗歌,感受诗情,从而触摸融于诗歌中的诗人情怀。(二)点拨法教师应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对于文中的一些疑难点教师做适当点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五、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此,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分工,互助学习,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本诗
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