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基础知识——京剧得行当(2009-01-0421:29:06)京剧就是我国得国粹,就是流行于全国得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得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得三庆、四喜、春台、与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得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得部分剧目、曲调与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得二黄与汉调得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得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得有《将相与》、《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与表现形式就是多种多样得,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得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得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得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得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她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得古代妇女得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与《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就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得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得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得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得唱腔,形成独特得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得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她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与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
京剧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