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施工技术方案一、基础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按围墙中线、高程点测放挡土墙的平面位置与纵断高程。精确测定出挡土墙基座主轴线与起讫点,伸缩缝位置,每端的衔接就是否顺直,并按施工放样的实际需要增补挡土墙各点的地面高程,并设置施工水准点,在基础表面上弹出轴线及墙身线。二、基坑开挖1、挡土墙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刷底。基础的部位尺寸、形状埋置深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并向有关部门汇报。2、基础开挖为明挖基坑,在松软地层或陡坡基层地段开挖时,基坑不宜全段贯通,而应采用跳槽办法开挖,以防止上部失稳。当基底土质为碎石土、砂砾土、砂性土、黏性土等时,将其整平夯实。3、基坑用挖掘机开挖时,应有专人指挥,在开挖过程中不得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4、基坑刷底时要预留1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预留坡底的作用就是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5、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要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6、在基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稳定。当土质好时,槽边的堆土应距基槽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7、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基底尽量避免超挖,如有超挖或松动应将其夯实,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三、砂浆拌制1、砂浆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应先倒砂、水泥,最后加水。搅拌时间宜为3~5min,不得少于90s。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0mm~70mm。2、砂浆配制应采用质量比,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与,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3、为改善水泥砂将的与易性,可掺入无机塑化剂或以皂化松香为主要成份的微沫剂等有机塑化剂,其掺量可通过试验确定。4、砂浆试块:每工作台班需制作立方体试块2组(6块),如砂浆配合比变化时,应相应制作试块。四、扩展基础浇筑1、开挖基槽及处理后,检查基底尺寸及标高,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浇注前要检查基坑底预留坡度就是否为10%(即内低外高),预留坡度的作用就是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墙体向外滑动。验收合格后浇注垫层2、进行放线扩展基础,支模前放出基础底边线与顶边线之间挂线控制挡土墙的坡度。3、支模: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光面多层木板,50×100木枋背楞。要求模板拼缝整齐,做到横平竖直,施工过程必须横向、竖向均拉通直线检查。竖向拼缝需错缝,错缝位置为模板长度的一半。操作时按从下到上顺序边拼校正边加固,保证施工位置平整不漏浆。4、浇注:浇注时用振动棒振捣,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影响质量及观感的现象。每隔10—15m设置一道变形缝,变形缝用30mm厚的聚苯乙烯板隔离,要求隔离必须完整彻底不得有缝隙,以保证挡土墙各段完全分离。五、片石墙身砌筑1、放线:基础施工完进行墙身测量放样,并根据基础测量放样控制点测定出墙身内外边线,以及各伸缩沉降缝的位置,检查每端的衔接就是否顺直。2、基础转角与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留成斜槎。3、基础砌筑时,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
砖砌挡土墙施工技术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