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剖析[提要]本文以兰州市大学生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统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会受到性别影响,但与可支配收入关联度不大,低碳消费意识与大学生低碳关注度、宣传方式正相关;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与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有显著相关性;相对于一次性产品,大学生更偏好于低碳环保型与循环使用型消费品。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低碳消费,增加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提供更多低碳环保型与循环使用型产品。项目基金:2016年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创新创业类资助项目;2016年甘肃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兰州市大学生为例”(201613511001)阶段性成果收录日期:2017年3月6日一、引言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关注焦点之一。据统计,2000~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30%,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日益增多,2007年以来,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跃居世界第一。因此,低碳消费就成了有效对接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体要求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由于其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行为意识相似,其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对全社会有较强示范效应与辐射效应。关于消费者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Ajzen(1991)、Stern(1999)主要研究内在属性对消费者行为影响,而Guagnano等(1995)理论则是综合考虑外在属性与内在属性对消费者行为影响。针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国内学者研究还较少。陈黎琴等(2014)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低碳消费认知度中等,内外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马晓旭(2015)以扬州大学学生为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低碳消费意愿正向影响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刘航宇(2015)发现从众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低碳消费认知;饶旭鹏(2015)则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研究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问题;吴瑞林等(2016)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角,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在广义虚拟时代,大学生环境关心对低碳消费行为影响。检索文献可知,学术界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统计描述剖析,缺乏规范实证模型检验,研究区域多集中在北京、扬州等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对西北地区大学生低碳消费研究较少,而兰州作为西北一个重工业城市,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以兰州市为例,研究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更具有普遍现实意义。二、数据来源及研究假设(一)数据来源。本次研究,课题组选取样本为兰州市区域内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校大学生,样本容量为500份,通过现场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获取研究数据。为了保证所得数据随机性与可代表性,在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榆中县不同高等学校平均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485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7%。调研对象人口统计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调查问卷男女比例差距相当,整体上女性稍多,%,大学生每个月可支配收入符合正态分布,月可支配收入主要集中在800~1,000元与1,000~1,500元两个阶段,%,600~800元与1,500元以上两个区间人数较少。(表1
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