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成果,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项目批号SK2014A021。一、前言 21世纪人类进入社交媒体与自媒体时代。新媒介改变了社会关系、组织形式、生活与生产方式,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社会变革。《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大专、%。[1]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介使用主力军。在新旧媒介融合转型期,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海量信息,纷繁复杂传播活动,大学生如何剖析、判断、甄选信息,如何认识、理解、使用媒介,规避不良信息干扰,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当下亟待研究新课题。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未来中坚力量,在校期间是他们个体社会化过程重要阶段,媒介素养高低不仅关系个人长远发展,也关系社会发展。高校迫切需要结合实际,研究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影响,培养信息社会优秀人才。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法、焦点小组与深度访谈法,调查安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基本状况,提出建议对策,以期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根据2015年教育部统计并公布普通高校名单,安徽省普通高校共119所。本文根据分级分类原则,随机抽取21所院校各年级、各学科在校大学生与研究生匿名答卷,通过纸质问卷、问卷星与微信,共计发放问卷565份,收回有效问卷559份,%。调查高等院校有985、211类重点高校、普通本科与高职高专共计21所,%,%,%。同时采用焦点小组法与深度访谈法,深入了解大学生媒介素养概况。二、安徽高校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高校环境相对封闭,寝室大多没有电视机,媒介接触最频繁是手机与电脑。数据显示,安徽高校大学生用手机上网比电脑频繁,%。%,男、女生相比,女生更喜欢手机上网。在焦点小组与深度访谈中,女生们坦言网购时间多于男生。硕博士每天使用电脑与手机时长都在5小时以上。班级普遍使用QQ群、微信群、微博账号、社区等建立社交圈,发布通知、公告、作业、考试信息,高效便捷。%受访者对手机有依赖感。安徽高校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中,最喜欢做事情前三名分别是社交聊天、听音乐、看网络视频节目,其次是网购、查学习资料、浏览新闻、网络游戏、读网络文学、阅读报纸电子版等。学生平时爱看节目以真人秀、影视剧、综艺体育节目为主,通过土豆、优酷、%,%,即约九成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与Ipad看节目。娱乐目大于新闻获取。微电影等短视频节目受到欢迎,主要来源是网络分享与自制剧。%,%,%,%。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在收听广播节目,年轻听众群体已转移到互联网与手机移动终端。负面效应是,校园里“低头族”、“微信控”随处可见,“没事刷刷手机”,上课玩手机也常见。合理安排使用手机,避免严重心理依赖症,回归健康生活,成为大学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