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总是有点怪当瑞典文学院将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的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时候,世界几乎都在惊愕这个陌生的名字,他太不为人所知了。凯尔泰斯生于1929年11月。19岁开始做布达佩斯一家报社的记者,3年没有让头头看出点亮眼的地方,22岁,他被报社解聘。凯尔泰斯只有一支笔和一间陋室,什么饭碗离一个潦倒记者最近呢?为了糊口,他操起了翻译和写作。其实,他很不幸,一出道就卷进“二战”漩涡,又是犹太裔,15岁就被纳粹投入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又转到德国布痕瓦尔集中营,只是在那场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的灾难中,他意外地活了下来。这段非常的经历让他无法不产生独特的感受,他排开烦恼和贫困,在那间陋室,用13年时间,写成了以“大屠杀的阴影”为背景的长篇《无法选择的命运》。这样的大屠杀主题居然“没有任何道德愤恨和形而上的抗议”,只在探索一个作为“人”的生活,小说不合官方要求和时人口味,到哪儿去找出版呢?又过了10年,到了1975年,他尝试了将这《无法选择的命运》投给播种人出版社,但编辑无法接受他的语言和风格,退了回来;接着又投文学出版社,仍不被看好,只是这一次有幸被一位叫阿赤的女编辑看上了,她喜欢。由于阿赤的力荐,终于领到了“准生证”,但印数很少。就是这很少的印数,仍长期冷躺在书店一角。阿赤有些懵了,又在《匈牙利民族报》上发了一篇热情的评论。遗憾的是情况依然如故,甚至在1985年小说再版时,冷落依旧,即使后来有了德、法国等国的译本,凯尔泰斯仍是文坛汪洋中一个无名小卒。十分幽默的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公布,景况顿时大转,不仅包括《无法选择的命运》还有他所有的其他作品,几天之内便在匈牙利全境告罄,害得印刷厂开足马力日夜加班加点。这个世界上类似的怪事已发生过许多,但奇怪的是,我们总在一边惊奇一夜暴红,一边又让这样的惊奇一再重现。应该说凯尔泰斯还算好,73岁赶上了自己的转运。比凯尔泰斯不幸的,更多。大画家凡·高、大数学家伽罗华、大文豪曹雪芹……大体上也都只是有点怪异,他们在有生之年,整个儿是黑暗,根本没见上一点光亮。比如伽罗华,他在投考巴黎综合技术学校的口试中,只是背弃传统的阐述用了他自己创立的概念(群论思想)回答问题,明明是考官无法理解他的跳跃思维,反遭当场嘲笑并拒之不取。他的两篇数值方程论文,因叙述简捷并孕育着一个“特别的概念”,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大师们的诋毁和奚落。要不是还有一个绝对忠于数学的刘维尔,在伽罗华死后14年还愿意钻在里面几个月研究那份他决斗前夜写下的十分潦草的遗稿,我们也许不会知道19世纪法国出过一个伽罗华,也就更不会知道19世纪已有人创建了群论。比伽罗华他们还不幸的,更多。他们曾经同样做出过惊人的贡献,但他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美文荐读)优秀总是有点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