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考.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考
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考
选人用人问题,社会历来关注,群众历来关心。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步入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某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了社会对选人用人工作认可度和满意度。结合实际,对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的十种表现
——选人不准。表现在选任调配干部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不够,选人不准、用人不当,没有因才施用、人尽其才;特别是“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
——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任人唯亲、唯上,买官卖官、许官送官现象依然存在;选任对象跑官要官、拉票贿选,托门子、拉关系、打招呼之风在一定范围内比较盛行;加之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也助长了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蔓延,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难以形成。
——导向不明。选人用人看主要领导的喜好,“为我所用”现象仍然存在,导致用人导向发生偏差,或导向不明确、不确定,客观上造成用人标准不统一,广大干部无所适从。
——民主不够。“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个别地方主要领导“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民主推荐不民主,全委会表决的范围不广,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参与途径不畅,民意得不到体现,
“四权”难以落实。
——机制不优。选人用人思路窄,选任手段、选任方式囿于条条框框,缺少机制创新。更多地习惯于“伯乐相马”、“伯乐选马”;但谁选“伯乐”的问题没有解决。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比较开放、民主的选拔方式未形成常态,推行的范围、适用的对象不广。
——公开不够。选人用人整个环节仍然公开不够,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现象依然存在,选人用人权没有在阳光下运行。即使是公开选拔,关键环节依然不透明。
——宣传不广。尽管近些年来干部选任工作不断创新,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外宣传不够,干部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政策,特别是选人用人的标准、程序不了解。受少数人误导,有的甚至产生误解和偏见,必然导致满意度不高。
——监督不力。对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一直存在着被动、滞后和乏力的问题。党内与党外监督,上下级与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来自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都比较薄弱,有的甚至形同虚设。上级管得着却看不见,同级、下(来源:文秘114 )级看得见却不愿管、不敢管,群众既看不见又管不着。《干部使用条例》检查,走形式走过场的多,不合格的亮红灯的少。上级党委参加下级党委讨论研究干部会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很难落到实处。
——程序不清。选人用人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选人用人程序或简化、或虚化、或颠倒,程序不仅不能对选人用人工作起到“屏障”作用,反而为不正之风所利用,让不正之风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处理不严。对不正之风处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起不到震慑作用。一方面,选人用人责任不清,初始提名责任追究等制度不落实,权责不统一,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无法追究;另一方面,对不正之风没有严肃查处,不敢真抓,不敢碰硬,不疼不痒的批评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多,一查到底、严肃追究的少。
二、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的主要根源
选人用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社会

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