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参赛组别高中组课程名称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指导教师参赛队成员郭丹丹,蔡耀虹,王清华,刘思敏,蓬能会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制2012年5月2日 1- 6- 13-13《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我有一个梦想》科目语文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是高中一年级模块二第四单元第二课。它是位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与悼词《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之间的一篇政治演讲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启下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多种修词手法的运用。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具备一定的散文阅读基础。(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文章感情基调,反复朗读并进行研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的品读,让学生理解比喻和排比运用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演讲的主要内容,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探究语言的深层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预测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课文教学步骤导入语: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因而被蒙哥马利市警察当局的当地警员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她。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怎样的感受?由此引入课文教师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通过这个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引入本课主题。目标达成预测(二)解题与回顾1:。 1963年8月28日,他来到了林肯纪念碑下,面对25万人,面对美国发表了一篇演讲。“Ihaveadream”,(显示)2:标题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全文的题眼是什么呢?点明:题眼为梦想。3:回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各有所答点明文章主题,梦想包含哪些内容。分析演讲特点。(三)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学步骤1、上节课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预习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讲解课文中黑人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梦想及实现的手段,通过第前17自然段的分析,引出排比和反复的写作手法。教师活动讨论朗读回答问题学生活动了解演讲词的写作手法及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目标达成预测(三)课文阅读与理解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演讲时的情感起伏。(四)筛选信息理解课文1:针对第18——25自然段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加深理解。问题:作者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2:体会这几段中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学生自己总结问题,根据阅读的印象进行思考、回答。逐步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课文小结再次回顾与总结整节课所教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揣摩其中的感情。品味语言、深化认识,感悟情感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六)课后作业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充分利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演讲稿。(七)——民主、平等、自由教学创新1:教学手段创新:演示手段设计效果显著,多媒体课件有创意。2: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反复诵读”的学习方法。《我有一个梦想》学案班级姓名组别评价一、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18到25段。有助于把握作者在演讲时的情感流露。2、从分析语言入手,学会咀嚼演讲语言,分析不同段落呈现出的不同意义。3、分析18到25段的修辞手法,从形式、情感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二、问题导航1、通过诵读,找出让你印象深刻的段落并进行分析。2、《我有一个梦想》中,在18到25段有两段是独句成段的,为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演讲,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顾一切的去进行。4、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自主预习案】熟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作业 ①演讲词是_______的文稿,它具有议论文的_______、_______的特点,在内容上讲究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语言_______,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②《我有一个梦想》是中外演讲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呼告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③本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