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力资源规划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 1 、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 (工人劳动效率× 出勤率) 2、按设备定员: 定员人数=( 需要开动设备台数× 每台设备开动班次) / (工人看管定额× 出勤率) 3 、按岗位定员: ①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 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 (工作班时间- 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 ②工作岗位定员。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 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 4、按比例定员: 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 定员标准(百分比) 5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一,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 岗位分析为企业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 岗位分析为员工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3) 岗位分析成为企业改进岗位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 岗位分析是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 进行人才预测的重要前提。(5) 岗位分析是岗位评价的基础, 而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因此, 可以说, 岗位分析为企业建立较为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二,扩大化与丰富化的区别 1 .工作扩大化:扩大工作范围、责任增加( 1 )横向扩大工作: 多项操作代替单向操作( 2 )纵向扩大工作:承担部分管理职能 2 .工作丰富化:使岗位工作多样化、充实化,使心理上获得满足使丰富化的要求:(1) 任务多样化(2) 明确任务意义(3) 任务整体性( 4 )赋予必要的自主权( 5 )注重信息沟通与反馈区别: 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 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 使完成任务的形式、手段发生变更; 而工作丰富化是为员工提供获得身心发展和趋向成熟的机会,充实工作内容,促进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三,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一)准备阶段具体任务: 了解情况, 建立联系, 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 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 、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 )明确调查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3 )确定调查项目:调查的具体内容( 4 )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 )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 3 、做好员工工作,说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 以便逐项完成 5 、组织工作有关人员学习内容及步骤和方法(二)调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 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灵活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 广泛深入地搜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对各项调查事项的重要程度、发生频率详细记录。(三)总结分析阶段该阶段首先对岗位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归纳、总结。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 充分揭示其主要任务结构和关键影响因素, 并在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撰写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四,工作说明书①基本资料: 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编码所属部
(一)人力资源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