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发展史 李广超 201101002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提要:恐龙从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到6500万年诞生,到6500万年前灭绝 ,存在了大约两亿年。它们从弱小逐渐强大,它们曾经昌盛一时,是一方霸主,统治着地球,但是它们同样要遭受着灭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选择总是有其原因的,恐龙的繁盛正是适应了环境,而其灭亡,却是因为对环境的不适而最终被淘汰,它的存在因此变成了陈迹。 关键词:恐龙,起源,侏罗纪,发展,灭绝 正文: 恐龙(Dinosaur)是指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类动物,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一般认为大多数恐龙已经全部灭绝,仍有一部分适应了新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如鳄类龟鳖类;还有一部分沿着不同的进化方向进化成了现在的鸟类和哺乳类(包括我们人类)。而科学家们一直不断的探索着恐龙的诞生、发展以及它的灭绝。 大约在两亿年前,一颗由冰、岩石和气体组成的巨球撞向了盘古大陆,导致了由鳄鱼及其亲缘动物占统治地位的三叠纪的结束,侏罗纪也由此开始。 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冰地探明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并认定它促成了恐龙的演变。据认为,这个直径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大坑是由一个跟伦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那时地球上的生物大批灭绝,最早的恐龙则应运而生。 科学家认为,在恐龙诞生的初期,恐龙的体形比我们熟知的恐龙体形要小得多,它们还常常受到其他动物的猎杀。恐龙及现生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捉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明显分出两支,一支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其中后者,也就是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那时的初龙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的代表——植龙吧。只需瞧上植龙一眼,就会明白它的外貌与鳄鱼像极了,同样是铠甲护身,就连头骨上也有鳄鱼一样的坑洼。主要差异是植龙的鼻孔靠近双眼,而鳄鱼的鼻孔位于头的最前端。植龙与鳄鱼一样是肉食动物,而它们的亲族也有演变成植食性动物的,但无论是吃荤的还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上都长有骨甲,身后都拖着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星撞击盘古大陆之后,恐龙的天敌和竞争者都消失了,它们的生存压力大大减轻,这产生了两个后果:恐龙到处扩张,足迹遍布全球;恐龙的体形逐渐加大,它们由被捕食者变成了猎捕者。科学家说,恐龙这一角色的转变是在几千年中完成的。 为了提高划水的速度,那时的初龙还进一步改变了身体的结构,后肢增长,加粗,成为水中的推进器。逐渐地,腿移到了身体下方。腿的位置变动和后腿的加长,对这类动物取得生存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了,这些动物被迫移往陆地上生活,感觉到长短不齐的四条腿走起路来特别别扭,于是改用两条后腿行走。长而粗大的尾巴这时正好起到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态的改变,它们的步幅加大了,运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向恐龙演变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不过,在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体条件尚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生活的时候,其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水中,以免受到别的动物的惊扰。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便出现了!这类新的,富有生气的动物在陆地上向似哺乳动物发起了进攻。“
恐龙的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