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放屁效应.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放屁效应前言: 2008 的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年终岁末免不了要总结些什么。前一段时间我刚从公关和管理的角度上分别解读了电影《色戒》和《投名状》,这次就来整理一些所谓的“效应”。这些效应都是我无意中采集到的,当时留了个心把他它们记录了下来, 现在趁过年之际分析整理并“打包”奉献给大家, 它们的名字都是我自己原创提出的。尤其是开始第一个的“放屁效应”, 这个名词听起来就很不雅, 很与过年的气息不相匹配, 但却非常地耐人寻味。还有其他的几个效应,都非常值得玩味。不信的话,且听我慢慢道来。一、放屁效应释义: 在一个公共场合,有一群人近距离围坐。突然, 大家都闻到了臭味, 并开始逐渐弥漫开来, 大家意识到这肯定是有人放屁了。于是大家便都做掩鼻状, 并都在开始责问到底是谁这么缺德, 放的这么臭, 赶紧承认。但是事实上往往很难有人主动承认, 所以这里面自然有人在“贼喊捉贼”。于是放屁这件事在大家的一片谴责声中最终不了了之, 再无下文。来源、分析与引申: 我最初听到这个效应的原创版本是从美菱总裁王勇那里。 2008 年1 月 28 日,我当时在绵阳长虹大酒店为美菱主持一场“打造金三角, 布局新农村——家电下乡渠道论坛”, 来自全国各地的 600 名美菱经销商汇集绵阳, 尤其是安徽当地的优秀经销商更是由美菱包机从合肥飞往绵阳, 规模可谓壮观, 搞得绵阳满城尽是美菱这次论坛的宣传条幅。王总在当天晚宴上回答经销商串货问题的时候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当时就在他身边坐, 所以感觉非常有意思。不过他当时说的游泳池: 一个游泳池, 大家都在里面游泳。当大家看到里面有尿的时候, 开始意识到这肯定是有人往池子里撒尿了, 大家也都知道在这里撒尿是不对的,但这时候你很难找到究竟是谁尿的? 这个效应被我引申成了放屁效应, 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许多制造型企业的区域营销串货问题,其实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大家都在谴责,都在贼喊捉贼,也都在享受着市场深度分销渗透带来的收益。市场永远都是一场博弈。没有永远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二、冷宫效应释义: 比如有这样一个电视节目,过去你非常喜欢看,几乎每场不落。后来你可能“厌旧”了, 也可能“喜新”了, 反正就是不再喜欢看这个节目了。慢慢地你对这个节目的收看频率在下降, 于是久而久之, 你会从潜意识中认为这个节目收视率在下降。一个人通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原本关注而后逐渐淡漠的东西视为被边缘化,就像慢慢地被打入冷宫一样——这就是“冷宫效应”。来源、分析与引申: 我最初听到这个说法是从央视经济频道的朋友刘戈那里。他原来在《绝对挑战》任主编, 后来该节目取消后他又到了《对话》任主编。我在一次冷餐会上见到他, 得知他到了《对话》, 我随口来了一句说,《对话》节目都这么多年了,越来越往高端政经和文化领域延伸了,收视率应该不行了吧。他回答我了一句说, 这可能是你自己最近看的少了。很多人自己不看某个节目的时候就会认为这个节目收视率不高, 其实还是有很多人看的。仔细想想刘兄的这句反驳,感觉这确实是许多人对事物评判标准的主观化体现。不自觉地在以个人喜好的有色眼镜来衡量,殊不知, 其价值尺度早已失衡。所以这就难怪娱乐圈的很多明星无论如何都要经常闹一些绯闻, 就是为了变着花样来强化在受众群中的视听印记,以免有一天被人们误认为是“过气明星”。三、叠加效应释义

放屁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