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自然成为科学的教室顺河小学范建明什么是科学?简单的说,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人类对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而科学的探索总是从人们对自己遇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开始的。我个人认为科学应该来自大自然,是指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事物及现象及研究过程。因此,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并非是科学课可有可无的一环。一方面它应该是教学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科学课的后续活动。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观察能力、初步的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来自于大自然。今年的春天,我们学校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实验、采集一些标本等活动累计比往年多了很多。我们认为,室外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应该有:观察春天的新现象,给大自然记日记。比如我们列的观察目标:春天的天气;植物的新现象:桃花、李花开花的时间,大棚内外蔬菜的发芽时间、开花时间(我们乡是出名的蔬菜种植基地)等;动物的新现象:苍蝇、蚊子和蝴蝶的出现,蜜蜂采蜜、燕子归来等;人们生产活动情况:人们什么时候脱下防寒的衣服,家里(都是农民)在地里都干些什么活;观察春季、夏季的星空等等。气象的观测。虽然有点难,但我们还是鼓励孩子们到野外观察风、云、雨、露(只可惜没有雪),通过观察判断风的大小级别,如树梢的摆动,电线的发响等等。采集各自家田地里的土壤来观察研究。观察研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新式的农具等。考察研究空气中得污染(农药方面等)、青衣江的水质的变化等。当然,在大自然中教学科学课是否就能一定做到效果的完全保证?答案是否定的!只有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摸清室外环境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上良好的组织,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五年级下册《认识常见的岩石》,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A教师到野外采集一些岩石的样品,带回来,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研究分析;B把学生带出去,到大自然中人人亲自采集岩石样品观察研究。我们觉得第二种方法更好。让学生每人带上工具,去野外(我们学校离山丘不远)观察研究。岩石的用途:看看家里哪些地方用上了岩石?固基、装饰等等。什么才算岩
让大自然成为科学的教室(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