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一'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 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农机具购置、玉米和稻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万吨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新增高标准农田12万亩以上。落实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政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巩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成果。(市农业农村局)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依托“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推动大米提档升级,加快打造一批“中国好粮油”产品。(市发展改革委)强化农业防控工作。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市农业农村局)(二) 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规模养殖场和种猪场贴息、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政策,环评、用地、信贷等扶持政策向生猪生产企业倾斜,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市农业农村局)6加强猪肉市场监测和调控。依法打击扰乱市场行为,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市农业农村局)强化非洲猪瘟疫病防控。落实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排查、移动监管、屠宰环节自检等关键防控措施。(市农业农村局)(三)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宅基地及周边非承包空隙地,将精耕细作高效种植与环境绿化美化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市农业农村局)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100亩。(市农业农村局)发展猪肉替代品。统筹推进猪肉替代品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稳定发展蛋鸡、肉鸡养殖,鼓励发展肉牛、奶牛、肉羊养殖,增加畜禽产品种类和数量。(市农业农村局)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综合发展复合渔业,巩固发展碳汇渔业。(市农业农村局)抓好渔业生产。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拓展外海捕捞,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0万亩。(市农业农村局)(四)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成果。丰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适时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快建立政府部门检测、第三方检测、企业自检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落实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引导建立追溯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实现化肥农药负增长。深入开展化肥农药负增长专项行动,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5%和10%。(市农业农村局)16加强农业执法监管。依法整治畜禽违规使用兽药行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注胶、添加瘦肉精、加工贩卖病死猪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市农业农村局)加强渔业监管。依法开展产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严格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行为。(市农业农村局)(五)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市科技局)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持种业自主创新,强化农作物种子监督管理。(市农业农村局)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高产、绿色、优质优良品种10个,示范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5项。(市科技局)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统筹布局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长期稳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市科技局)加快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市气象局)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农民技术员培训、农村青年电商培育计划和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培养计划,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农民。(市科技局)(六) 实施品牌兴农行动加强品牌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业品牌,依托产业联盟叫响大米品牌,增强优质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市农业农村局)夯实品牌创建基础。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农产品标志认证和管理,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市农业农村局)做好品牌宣传推介。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农产品推介活动,做好中国国际农产品展销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展会参展工作,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产业联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二'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七) 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打造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以辽宁振兴集团、辽宁华孚集团、益海嘉里、长寿乐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发展壮大生态环保厕所、小型污水处理装备、乡村新型建
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