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分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分析.doc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分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分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营造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为切实了解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状,研究进一步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于10月下旬对全乡7个行政村和5个具有代表性的5个股室站所单位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进行了调查。共走访农户502户,村组干部57人,村民637人,其中党员287人;召开党员、村民、村组干部座谈会12次。从调研收集的情况看,干部群众监督意识、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各村、各单位在党风、政风和部门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农村基层社会政治稳定。农村管理的民主化对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助推了新农村建设。一、取得的成绩(-)实行村民自治,农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有效遏制了以权谋私现象滋生蔓延。村民自主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人担任领导和致富带头人,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村级换届中,绝大多数行政村选举顺利,村民的意见比较集中,按照村民的意愿选举出了村级班子,只有个别村由于村情复杂没选出村委会主任。同时,村民自治还体现在重大决策的民主化上。目前农村普遍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根据不同的事项,召开不同形式和不同范围的会议——村支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凡涉及全局的、长远的、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各村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涉及群众个人利益的,让每个村民签字表态。在农村决策中,群众拿主意、做决定,领导者“拍脑袋”决策或以权谋私的现象,通过制度建设得到了有效遏制。(-)村财乡管,民主理财,强化财务的监督,堵塞了漏洞。目前,二里乡实行了村财乡管的制度,乡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各村收入和支出。同时,各村分别成立了理财小组或监督小组,对财务进行定期审核,进行有关问题询问和质询。村财乡管、民主理财,从制度上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有效地堵塞了漏洞,从根本上治愈了困扰农村多年的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引发农民上访的顽症。乱支乱花没有了,大吃大喝不见了,村组有限的资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推行村务公开,杜绝喑箱操作,强化了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对群众关心的建设项目安排和实施情况、集体经济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宅基地审批、低保对象确定、扶贫、救济款项、计划生育指标等进行按期公示、按须公开,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也使群众对•村务明白,打消了对村干部的怀疑,增强了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信任度和信心,增强了村支两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深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党中央决定在农村免征农业税,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的干群关系紧张,农村不稳定的局面。计划生育工作也已步入正轨,乡村干部已从“催粮收款、刮宫引产、结扎上环”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乡村职能从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亲农、扶农的政策通过乡村干部送到农民群众中,温暖了农民的心田。过去群众怕干部进村,如今盼干部进村,盼干部给他们带来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分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