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利用开放式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初析一、问题提出 21世纪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实质是教育竞争。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重大课题,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目标。《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与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重任务,它对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新课改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改取得一定成果: (1)教材内容几经修改,内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可读性强,呈现更新、更活、更实特点。(2)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去被人编成顺口溜:“上课讲条条,课后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评分踩条条。”被人讽刺为“贝多芬”(背多分)。这种教条主义式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个性与创新思维。经过多年改革,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体现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统一,并在中考命题中突出了能力考查,这种改革得到了教育界普遍赞誉。中考这根指挥棒一转,广大战斗在第一线政治教师对改革课堂教学作了很多有益剖析,取得了一定成就。从我们泰州市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看,虽然新课改已实施六年,但由于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不少政治老师教学观念没有更新,课堂教学程式化,仍千篇一律采用凯洛夫“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新课――布置作业”教学建构模式。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中心,即使偶尔提问学生,学生亦处于被动配角地位,课堂开放性思维较少。素质教育理论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以凯洛夫教学思想为基础“三中心”(课堂、课本、教师),它实质就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改与信息时代要求,在知识大爆炸年代,仅仅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已有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现代教育理论更强调教学应培养与发展学生智力与个体创造精神,应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传统应试教育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我们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才能跳出“应试教育”这一圈子,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教学实践模式与操作方法,需要全校政治教师努力剖析。本文拟以“开放式教学”为研究课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新思路去剖析,以就教于同行们。二、开放式教学范畴规定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应试教学教师中心论而言,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它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合理因素,确认教师三导(主导、疏导、诱导)前提下,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对学生实行三主(主体、主人、主动)。在教学实践中,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把教师讲、评、启、导与学生学、议、思、练有机协调,力求主导与主体最佳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导演,创造民主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开放式教学就是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思想与认知心理学建立起来,运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学方法。三、开放式教学理论依据
中学思想政治课利用开放式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