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doc弓罔亏家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摘要】: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指河岸两侧向岸坡爬升的由树木及其他植被组成的缓冲区域,其功能是防」I:由坡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河溪系统。因而,河岸植被缓冲带规划是河流水质保护的重要手段,对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学术界、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如何规划河岸植被缓冲带,主要取决于以下儿个问题的回答:1)如何考虑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空间布局?2)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宽度如何确定?3)在宽度确定的基础上,如何确定植物种类和植物组成?本项研究首先对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快速城市化的特点,基于GIS平台,筛选和建立了一套适合平原河网地区的河岸植被缓冲带规划技术和流程;同时通过对上海地区河岸带植被的野外调研和数量分析,建立区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参照系;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滴水湖汇水区为例,利用“3S”技术,建立空间数据库,定量模拟汇水区的面源污染负荷、汇流路径,并确定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空间格局、宽度、植被种类和数量组成,最终实现区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定量规划。论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从规划方法技术、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概括:规划方法和技术:(1)河岸植被缓冲带规划应建立在“参照系构建-汇水区划分-面源污染负荷计算和汇流路径分析''的基础上。河岸植被缓冲带规划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据面源污染负荷及汇流路径确定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弓罔古家空间布局和宽度;二是在空间布局(位置)和宽度计算模拟的基础上,依据建立的河岸植被参照系,确定河岸植被的种类以及组成。(2)参照系建立: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地区河岸带植被的野外调研和数量分析,建立区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参照系。(3)汇水区划分:针对传统的汇水区划分方法在平原河网地区应用的局限性,本研究提出了适合平原河网地区汇水区的划分方法。在河网地块内部,通过修正Getirana等的DEM融合算法,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的DEM融合算法,基于修正算法通过距离偏移矩阵运算和高程偏移矩阵运算,将影响径流特征的地物要素(如道路、建筑、坑塘以及排水管网)叠加到原始的“伪”DEM中,起到细化DEM的目的,提高平坦区域河网提取和汇水区边界模拟的精度。在河网概化的基础上,在MIKE11中建立河网一维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依据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河道在水利控制设施(节制闸、出海闸以及翻水站等)调控作用下引水或排水期间河网的水位、流向以及水量等,确定各出水口所对应范围,完成汇水区的划分。(4)面源污染负荷计算及汇流路径分析:本研究通过修正的SCS模型和PLOAD模型对单场次降雨条件下的面源污染负荷做了计算,并模拟了面源污染的汇流路径。(5)河岸植被缓冲带规划:基于面源污染途径确定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空间布局;通过对时间模型和水文模型进行修正,计算得到河岸植被缓冲带所需的最小宽度;依据参照系确定植物种类和数量组成。实证研究:(1)参照系建立:通过对上海地区河岸带植被的野外调研,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8种河岸带植被类型。分别对8种河岸带植被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参专家照值。(2)汇水区划分:通过对汇水区内各出口水闸的开启状态进行分析,发现各出口水闸的开启状态会随着内河水位的变化而变化,河网水流方向也呈

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74 KB
  • 时间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