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渤海高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满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查范围:必修一+必修二考生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西汉,……一位农夫正用耦犁在田里劳作,不远处有一院落,篱笆墙内,一妇人正专心纺织棉纱,好一幅安静恬然的世外桃园生活场景……”由此可知()①该故事情节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我国西汉棉纺织技术发达③该小说属于现代主义文学④该小说作者缺乏历史常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其中都有关于水利工程的专门记述。将农业和水利联系起来,充分反映出()“御制珐琅彩庭园人物图题诗灯笼尊”,曾被拍出近亿元的中·秦始皇本纪》曰:“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材料中皇帝“劝劳本事”的目的不包括():“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宽松的经济环境②发达的工商业③繁荣绚丽的文化④科技发明大量应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论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fe2019
  • 文件大小341 KB
  • 时间2020-06-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