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与徽文化专题:徽商与徽文化2010年高三专题复习“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钻天洞庭遍地徽”“程朱阕里”探索发现无徽不成镇1、古代徽州、徽学与徽商(了解)探究徽商:起源、发展与衰落1走进徽州2徽学的内涵3徽商及兴衰历程东晋明成化、弘治年间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清末活动商帮极盛衰落材料一:徽州“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材料二:徽人经商的原始资本,大多与宗族有关;徽商所雇用的伙计,大多为族人。徽商在商业竞争中借助宗族势力,建立商业垄断;展开商业竞争;控制从商伙计;投靠封建政权;建立徽商会馆。材料三:“歙之巨业,盐商而外,惟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赊。”而婺源尤其注重木业,休宁商人则从事典当业。——摘自纪录片《徽商》解说词材料四:“一自渔梁坝,百里至街口;八十淳安县,茶园六十有;九十严州府,钓台桐庐守;潼梓关富阳,三浙垅江口;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走。”探究1:在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徽商的兴起背景和条件有哪些?2、徽商兴起的背景和条件:1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生计所迫2物产丰富3交通方便,毗邻经济发达的苏杭地区4以同乡、宗族关系为纽带5投靠封建政府6吃苦耐劳,勤俭、谦让、诚信(“徽骆驼”精神)材料一: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而。——摘自《五杂俎》材料二: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摘自王士祯《龛州山人四部稿》材料三:(徽商所至)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次之而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仪真、芜湖诸县,瓜景德诸镇。——摘自万历《歙志•货值》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彦。——摘自万历《歙县志•风土》材料四: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质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摘自陈去病《五石脂》材料五: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而且开车缫丝。——摘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探究二:徽州人经商有哪些特点,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徽商的主要特点及作用(理解)特点作用资本雄厚人数众多活动区域大与官府联系密切经营范围广泛介入生产领域儒家的义利观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对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封建社会的瓦解起了一定的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道光盐政改革和徽商的衰落探索发现徽商
徽商与徽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