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doc核医学科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核医学科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关键词核医学科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职业安全防护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减少核医学科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害,本文通过对其危害因素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标准预防,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将暴露后的风险降到最低。正确地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制度和防护措施,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机会和辐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采血护士的安全。职业暴露因素生物因素:①空气:核医学科一般在一楼或地下室,环境比较阴暗、潮湿,容易引起微生物的繁殖与滋生。室内通风受到限制,导致空气中致病微生物含量增加,通过飞沫传播疾病。%,%[l]o由于建筑设计不利于空气对流,通风不良,静态与动态下的空气监测有差异,增加感染的潜在危险。②手卫生:有报道,护士通过手传播病原菌造成交又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2]o采血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能或不自觉遵守手卫生规范,个别洗手不规范或洗手后二次污染(如在工作服上擦干手),对接触不同患者间的洗手意义认识不足。③接触感染性血液:国内外相关性研究显示,护士接触血源性病原体后,%〜%,%〜%[3]。④针刺伤:工作量大且繁忙,在穿刺、拔针、毁型处理等环节中注意力不集中;技术不熟练,处理利器时违规操作;职业防护意识较差,对针刺伤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在接触血液等物质和处理医疗废物时未采取任何措施;采血时患者不配合;科室布局不合理,工作环境狭小,锐器随意摆放,在传递或穿刺时避让相互碰撞;投入不准导致针头反弹现象。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核医学科采血护士的辐射损伤来自工作中接触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各种射线,主要是外照射,对人体的影响是远期效应。1311易挥发,在治疗或诊断性食入(如甲状腺摄碘率测定)1311后,随呼吸、唾液、汗液排出造成空气污染;采血室离放射性源库较近;治疗性核素操作人员防护服表面污染,穿防护服出操作区的辐射;核素治疗后的复查采血。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指工作压力,压力源主要为职业及工作本身,护患之间关系压力。防护措施完善消毒措施: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采血室安装空气消毒机,独立的通风换气系统,改善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紫外线每日消毒1次,照射时间60分钟,每日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室内物品表面(桌、椅子、门、窗、台面、门把手、地面)擦拭1次。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加强护士手卫生规范培训和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操作台放置快速洗手液便于操作,水池上方张贴七步洗手法,采用挤压式洗手液,自动洗手设备,一次性纸巾擦手,定期监测护士手带菌情况,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加强标准预防培训:健康信念的形成以四个因素为核心,即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知觉到后果的严重度,知觉到行动的益处和障碍。在建立健康行为的过程中,这四个因素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4]o通过讲课,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加强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护意识。患者的血液不慎被溅入眼睛,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污染工作服应立即更换。如标本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所造成的污染,应立即采用1000〜2000mg/%〜%过
核医学科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