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突出的类型犯罪调查青少年犯罪一、青少年犯罪现状二、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三、影响个人素质的因素四、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五、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六、青少年犯罪原因七、结语 1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青少年犯罪,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有人将其列为世界性难题。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年鉴》统计, 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比例在不断增加。 1959 ~ 1963 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占整个刑事犯罪案件的 30% , 1976 年一下子上升到 60% , 198 6 年又猛跳到 % ,现在仍然有上升趋势。而且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 以上,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80% 以上。有详细资料显示, 我均每分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并且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新动向, 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手法成人化和智能化。(一) 从犯罪性质看, 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 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 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 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二)、从犯罪形式看, 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 无所事事, 浪迹街头, 便三、五成群, 拉帮结伙, 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 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 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 为了寻求精神刺激, 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2 (三) 从犯罪年段年看, 作案手段残忍, 犯罪后果严重。我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 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 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 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 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 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 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四) 从犯罪年龄看, 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 14 岁不满 16 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 16 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 14 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 10— 13 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五) 从犯罪身份看, 辍学少年人数居多。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迅猛阶段,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同时进行? 而在心理发展上往往会由于社会的、家庭的或者教育主体上的种种原因而产生偏差。容易在思想上走上歧路或者走向极端。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 产生感情冲动。故其作案往往呈现为恶劣。暴力, 冲动行事。不计后果犯罪, 而作案的动机往往单纯、幼稚。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普遍都比较小,并且有愈发低龄化的趋势。显然, 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群体思想都不成熟, 在行动上和思想决策上往往都具有很强的依附性。所以经常纠集他人结伙作案, 以避免犯罪时的胆怯心理和势单力薄, 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哄而上,据统计, 60% 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有增加趋势。二、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 3 当前, 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第一、犯罪年龄逐渐向低龄化发展。某县自 2001 年以来检察院受理公安呈捕青少年犯罪案件 35案, 46人, 未满 16 岁的 5人( 最小的只有 14岁) 占犯罪总人数得 3% ,这说明未成年人犯罪在青少年比例增加,低龄青年作案增多。第二、农村青少年犯罪将急剧上升。近年来, 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新动向。工业化使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 涌向城镇企业和城市, 传统控制体制的弱化促使犯罪现象释放增多。第三、女性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 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明显增多, 其中, 因卖淫而被劳教的占较大比例。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女性青少年犯罪有男性化发展的动向。第四、流失生和在校生犯罪突出。当前, 我国在校学生参与犯罪活动剧增,这是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的一个标志。第五、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化。随着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在青少年犯中, 有一定科技知识的人也相应地多起来。他们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犯罪手段的更新上, 千方百计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犯罪活动, 使犯罪走向智能化, 如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信用卡诈骗、伪造有价证券等等,进一步加剧了司法机关侦破的难度。第六、团伙作案出现新变化。过去, 团伙犯罪多集中在大中城市, 现在, 团伙犯罪已蔓延至县城、集镇、农村以及
当代中国突出的类型犯罪调查之青少年犯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