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原材料基础工业, 产品范围包括三大部分, 即建筑材料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物材料。我省是建材大省,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工业体系较完整, 区位优势突出, 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建材工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十二五" 是我省建材工业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 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升级, 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时期。认真总结" 十一五" 发展经验,制定并实施好" 十二五" 规划,对于我省建材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 十一五" 基本情况(一)发展特点 1、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2009 年与 2005 年相比, 规模以上建材企业达到 343 0 户,增长了 % 。完成销售收入 亿元,增长 倍;完成工业增加值 亿元, 增长 倍; 实现利润 亿元, 增长 倍; 实现利税 亿元, 增长 倍。以上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出口创汇额由 2005 年的 亿美元增长到 200 9 年的 亿美元,增长 % ,居全国第三位。 2 、主要产品产量适度增长。 2009 年与 2005 年相比,水泥完成 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比 2005 年的 亿吨略有增长; 平板玻璃完成 6092 万重量箱, 居全国第三位, 增长 % ; 建筑陶瓷完成 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三位, 下降 % ;玻璃纤维纱完成 万吨, 居全方米,居全国第一位, 增长 % ;花岗石板材完成 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增长 % 。推广散装水泥 8391 万吨,散装率达 % ,分别列全国第一位和第六位。 3、已经形成较完备的建材工业体系。到 2009 年, 我省建材工业已基本形成了以水泥及制品、平板玻璃及加工、建筑卫生陶瓷、非金属矿深加工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传统房建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建材机械加工等多产业、多门类、多层次的较完备的建材工业体系, 成为我省六大传统产业之一。通过资源与市场的合理配置, 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水泥、玻璃、陶瓷、非金属矿采选加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石膏板等产业基地。水泥工业已形成集中生产熟料,分散配套粉磨的生产格局。 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水泥工业经过多年的淘汰落后和发展新技术,使产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得到全面提升, 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达到了 60% , 比 2005 年的 40% 提高了 20 个百分点; 水泥企业平均规模由 2005 年的 万吨提高到 43. 5 万吨,山水和中联两大企业集团产能已占全省总产能的 42% ,占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的 % 。预拌混凝土产能约达 2 亿立方米。玻璃工业的浮法玻璃比重已达到 95% 以上,适用于建筑节能的新产品不断增加,深加工率不断提高。建筑卫生陶瓷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加花色品种, 增强配套能力, 提高产品档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型建材以积极推广新型墙材为重点, 加快淘汰实心粘土砖, 不断提高新型墙材的生产和应用比例。无机非金属材料已形成了以泰山玻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不仅在数量上跃居世界第五位, 而且在产品的开发及深加工等方面已具。 5 、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不断加快。山水集团、泰山玻纤、金晶集团、德州晶华、威海蓝星、中联水泥、泰山石膏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推动行业的自主创新发挥着领率作用。至 2007--2009 年, 山东建材名牌产品总数已达到 79块。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企业普遍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使建材工业的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有了全面提升。 6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依靠科技进步,把结构调整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和挖掘建材工业在吸纳消耗各种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 年,全行业综合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消纳量达到 3500 万吨以上,建成投产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站 11 座,总装机总量 100 兆瓦,吨熟料发电 35 千瓦时以上,年节标煤 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62 万吨。水泥单位综合能耗达到 110 千克标煤/ 吨,玻璃单位能耗达到 18 千克/
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