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教案及反思《搭石》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回顾“什么是搭石”,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为切入点,以“美”作为主线,从看得见的景美到看不见的心灵美,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发现美、欣赏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知“美”。1、什么是搭石?2、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展开写的?二、品读课文,欣赏“景美”。1、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你觉得写得美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2、美体现在哪儿?3、学生汇报,品读句子。示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从“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中感受看得见的美)4、指导朗读。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美”1、自由读第2、4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受到家乡人美的句子。2、家乡人美在哪儿?3、学生汇报,品读句子。示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从“理所当然、伏”中感受乡亲们心灵的美)4、想一想,写一写。5、分男女朗读课文。四、总结升华,赞颂“美”。1、小结:理所当然的每一件小事,熟悉感人的一幕幕,让作者由衷发出赞叹,齐读5自然段。2、写作方法的渗透。五、拓展延伸,发现“美”。1、小组交流:说一说平凡事物中蕴藏的 “美”。 2、创作小诗《美在身边》。六、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把美的句子背诵下来。2、写一写身边平凡事物中的“美”。教学反思:《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它有一道槛,越过这道槛是语文教学,没有跨过这道槛就不是语文教学,这道槛是什么呢?就是话语形式。”因此,我在教学《搭石》这篇课文时,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为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一、理解感悟文本——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紧紧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轻人走搭石”三幅画面,将读懂词句、体验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如在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点,创设情境,通过“我们是在走什么?”“不
《搭石》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