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doc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摘要:近现代时期,随着外来文化的渗入,中国建筑风格的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其中当代建筑风格较为突出。现代建筑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仿西方的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上海作为上世纪初中国的经济中心,其建筑的发展也走在了全国的最前端,对那个时期中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风格;当代建筑;西洋复古建筑中图分类号:+41文献标识码:A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每一个时期各个区域的建筑都能体现出该区域在这个时期的社会文明程度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古代中国,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少,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区域,建筑风格往往比较单一。但是到了中国近现代时期,由于外来文化及科技的渗入,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及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建筑风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中现代建筑风格较为突出,下面我们就以浅谈一下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及风格。 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年,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落成,由设计实力雄厚,当时称雄上海的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进行设计,大厦共10层(局部13层),塔顶高77ni,平面为A字型。钢框架结构,建筑顶部设有19川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上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一美国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ofMontogomery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 公和洋行继沙逊大厦之后,1933年建成河滨公寓,8~10层,平面结合地形成〃S〃形布局,1933年及1934年先后建成汉弥登大厦及都城饭店,两幢建筑布局、层数、形式几乎一样,塔楼17层,外部处理仅在基座的上沿、顶层压顶和中央塔楼等部位设局部装饰;1934年建成峻岭公寓,平面呈条形五折环状对称布局,中部19层,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这些摩天楼共同的特征表现为突出建筑的体量,只有极少的儿何图样装饰,与沙逊大厦相比,明显已更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特征。作为上海最有影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风格的转变,说明30年代初上海建筑界已以现代风格领导设计潮流,公和洋行设计的现代建筑的大显建成,对上海乃至全国建筑界具有重要影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现代建筑的发源地及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从数量、规模、质量各方面来说都是当时中国现代建筑之最,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此时期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都市,建筑业达到极度繁荣的程度,并因此而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无限的机会,这一时运吸引了一批外国建筑师以及在海外学习建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归国来到上海从事建筑设计,正是这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