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摘要:幼儿园音乐活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情感教育。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关键词:音乐幼儿课程音乐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要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的始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出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以节奏音准训练为主,适当进行识谱教学为辅,让孩子在节奏、律动中去感受音乐的美。下面我简单谈一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点具体做法。一、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教育的水平很多幼儿教师不好的分析音乐、表现音乐,严重影响着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音乐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力,才可能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发挥积极主导作用。首先幼儿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懂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才能保证音乐教育的科学有效性。其次,幼儿教师要有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表现音乐的能力。再者,幼儿教师应具备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最后,教师应掌握一些幼儿音乐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科学把握幼儿教育的心理发展特点,保证教学的合理性。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小班音乐活动:《碰一碰》。轻快、愉悦的音乐,感染幼儿情绪,增添兴奋情绪,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来,摆脱“分离入园焦虑”的困扰。游戏中幼儿与幼儿的身体接触、幼儿与教师间的身体接触,为幼儿提供了安全感、愉悦感,促进了幼儿快乐成长。中班音乐活动:《机器人》。律动活动中,伴随音乐节奏模仿机器人的各种动作,感受音乐断顿、诙谐的特点。活动中幼儿精神百倍,神采奕奕。而且能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大班音乐活动:《圆圈舞》。通过集体舞的编排,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并充分表现。幼儿在探索与创编、表演的过程中兴趣始终很浓厚,而且在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中也获得了许多的快乐。这一系列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幼儿合作意识及责任感。三、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幼教活动中,如何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
浅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