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歌曲赏析《歌唱祖国》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歌唱祖国》是一首传唱广泛、脍炙人口的歌曲。歌曲的作者王莘1938年到延安鲁艺学习,师从冼星海、吕骥、向隅,多次担任《黄河大合唱》中“王老七”的角色领唱。在抗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1939年7月7日,陕北公学、鲁艺等四所学校组成了华北联合大学,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那天,鲁艺全体师生冒着倾盆大雨演唱了《保卫黄河》。惊天的歌声与雷电交织的怒吼,让参加演唱的王莘激动不已。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一首好歌,可以唱得人热血沸腾、听得人激情澎湃。这个抹不去的难忘经历,成为后来王莘创作的动机与动力,也是广播剧《歌唱祖国》的生发核心。广播剧《歌唱祖国》不仅讲述了歌曲诞生、流传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作者王莘的传奇经历,也为我们每个唱过这首歌的人提供了再一次通过歌声回望岁月与经历的机会。在歌声的回望中,我们想起了自己的故事。这部广播剧采用了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时空的交错中,作品用声音逻辑建立起了作品的叙事逻辑和叙事节奏,让六十年的歌曲传唱和其中的故事,具有了广播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这部作品的结构很巧妙。它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演唱这首歌切入,让历史与今天瞬间变为立体的两条线索,叙事也就此变得空灵起来。已经故去的王莘与现实中的林妙可对话,以及这种与当代人天上人间的对话方式,创造了在历史与现实间自由转化的叙事空间。这种时空上的跳跃与对话,让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变为了情感与心灵交流的过程。故事的线索丰满了起来,不再呈单一的线性发展。创作者、剧中人、听众,能够在这样的立体框架中同时进入一种相通的经验状态。不同的时代相通的情境,不同的心境相同的认同,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因情感共鸣而产生情感认同。时代的变化,情感的流动之间,形成了这部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机缘巧合,是这部广播剧又一个成功的重要因素。听众对这首歌的熟知度,以及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背景,

歌曲赏析《歌唱祖国》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0-06-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