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立新讲座讲稿.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设计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李立新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设计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我的观点是设计史的研究要到田野中去寻找新的设计的历史,也就是说是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设计史的研究。本次讲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对有关历史研究中相对立的研究方法论——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的解说。第二, 以田野考察为中心, 对构建起来的中国设计的历史进行一个解释。第三, 探讨较之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更为可信、有效的研究方法, 综合并超越这两种方法,展开一种新的设计史研究的实践。一作为设计史研究,有两个不同的视角。一个是实证主义的方法,它重数据,重客观, 强调科学性, 用科学的定律来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一个是阐释主义的方法, 它强调历史的因果关系、绝对精神和结构主义, 和实证主义是相对立的。这两类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人类学、文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中已经确立并被广泛的应用, 在设计史的研究中间也被借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设计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做的研究。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科学。它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 即人文、社会科学学习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相互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通过非常具体、客观的现实数据得出结论。实证主义的目的是要建立知识的客观性。如果我们强调设计史的话,就要强调设计史的客观性。阐释主义是对社会世界现象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方法论。阐释主义方法论要求发挥研究者在研究中的主观性。按马克思· 韦伯所说, 就是要“投入理解”, 寻求普遍的、有效的阐释。阐释主义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作品的含义, 把阐释过程作为弄清作品含义的过程。目前,我们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大家知道,四川地区的非物资文化遗产非常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口头传说和表述( 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二是表演艺术;三是社会风俗、礼仪及节庆;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是传统手工艺技能。跟设计史有关的主要是第五个方面——传统手工艺技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背景来看, 有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民间艺术没有被认识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否定民间艺术价值的阶段,比如说文革期间,民间的艺术被否定;第三个阶段是肯定民间艺术价值的阶段, 这个阶段文化得到保护; 第四个阶段是有效利用和管理民间艺术的阶段。我们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处在第三个阶段, 即肯定民间艺术价值的阶段。对于设计史的研究,我想可以从民间艺术的研究中寻找一种新的路子。二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两个田野考察的内容,来探讨一下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能不能为当下设计史的研究寻找出一条新的路径。首先是中国传统纸伞转型研究,以江西甲路纸伞的调查研究为例。甲路位于江西省北部山区, 婺源境内, 距景德镇约六十公里, 是中国现存少数几个传统制伞地之一。现在福建福州、四川雅安地区, 还有浙江的一些地区也还保留着传统造伞的作坊。甲路是保存制伞工艺最完整的一个地方。甲路是一个自然村落,山明水秀,人口约 1600 人。沿河街道是明清老街, 就在这条老街上, 制伞最盛时期约有 40 个伞店, 工匠近 200 人, 每店有 3-5 人制伞。据说徽商在外做生意,出门包里必放一把甲路伞。拜访“甲伞真人”胡周欣, 我们知道, 做伞的过程非常复杂, 一共有 70 多道工序。其中, 伞杆的选择十分讲究, 它一定得是生长三年以上的竹子, 不能是长的一年、两年的小竹子。然后, 要在太阳底下暴晒, 暴晒一方面是考验这个竹子是不是很硬; 另一方面是起到一个驱虫杀虫的作用。一把伞的全部伞骨都取自同一段竹筒。伞骨的标准和构建是一样的, 但在制作的时候, 它不能像大工业生产那样标准化制作, 因为竹子有竹节, 长短不一, 如果打乱来提取伞骨,这样做成的伞在收拢时会有问题,所以一把伞一定是由一个竹筒制成的。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雷德侯( Lothar Ledderose )研究中国的传统艺术, 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万物》中认为, 中国的工艺化的生产, 传统的工艺中间, 包括陶器和其他许多的手工艺产品等都可以用工艺化的零件组合组装。(对于这个意思,不是十分的明白) 但是伞的这样一个构件, 并不适合他这个理论。因为伞是传统手工艺, 它与机械化大生产不一样。在制伞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是, 伞骨要经过水煮, 以便去除里面的虫卵和虫子。煮的水里面放入了某些中药,大概可以起到防止以后被虫蛀的作用。然后伞骨要扎线,最后封伞面。在传统的制伞工艺中,伞面是用棉纸做的。在早期,传统的伞面是布制的,后来才换成了纸。我们考察时看到最后在伞面上会画花, 胡师傅告诉我们以前的伞是不画花的, 是黑色的。对于甲路伞的考察,我们还可以看到,实际到了 50 年代以后

李立新讲座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