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及化合物课时作业 1 .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 内含淀粉) 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A .碘化钾 B .碘酒 C .溴水 D .碘化钾淀粉溶液答案: B 解析: 米汤含有淀粉,碘酒中含有 I 2 ,当 I 2 遇淀粉时就会变蓝色,因此鲁迅先生使用碘酒后可看清信的内容。 2.(砹)At 是 1869 年门捷列夫指出的类碘, 它的发现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直到 1940 年才由美国科学家用α粒子轰击铋获得,下列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HAt 很稳定 B .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 AgAt 不溶于水 D .砹是有色固体答案: A 解析: 卤族元素中的单质及化合物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其性质也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 其气态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卤化银在水中的溶解性越来越小,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3 .下列物质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 NaHCO 3B. HNO 3 C. AgID. HClO 答案: A 解析: AgI 具有感光性, 光照条件分解生成 Ag 和I 2; HClO 、 HNO 3 具有不稳定性, 光照条件下能够分解。 4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关于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F 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它的水溶液是氢卤酸中酸性最强的 B .大量吸收氟气,可以防止“龋齿”,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C .将氟气通入食盐水中可以置换出 Cl 2 D .长期饮用“高氟水”会引起疾病,因此应控制饮用水中氟的含量答案: D 解析: 氢氟酸是弱酸;F 2 有毒, 大量吸入后, 对人体产生危害;将F 2 通入食盐水中发生反应: 2F 2+ 2H 2O == =4HF +O 2↑。 5 .下列能够检验出 KI 中是否含有 Br - 的实验是() A .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 Br - B .加入酸性 KMnO 4 溶液,观察变色则有 Br - C .加入少量的碘水,l 4 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 Br - D .加入足量 FeCl 3 溶液,l 4 萃取后,在无色的水层中加入氯水,溶液呈橙黄色, 则含有 Br - 答案: D 解析: 氯水、 KMnO 4 能将 I -、 Br - 全部氧化,即使不含 Br - ,也同样出现 A、B 项中的现象, 所以 A、B 错误; 由于碘水不能将溴离子氧化, l 4 振荡后, 有机层的颜色是碘的颜色,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 Br -; Fe 3 + 只能氧化 I - ,不能氧化 Br - ,生成的 I l 4 萃取后,在水层中加入氯水后,若含有 Br - ,则氯水能把其氧化成 Br 2 而出现橙黄色。 (CN) 2, 硫氰(SCN) 2, 氧氰(OCN) 2 与卤素单质相似被称为类卤化合物, 已知有关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F - <OCN - <Br - <CN - <SCN - <I -, 结合已学知识, 判断下列化学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A. + MnO 2 Mn(SCN) 2+ (SCN) 2↑+ 2H 2O B. (CN) 2+ 2NaBr == = + Br 2 C. + KHSO 4 , ↑+K 2 SO 4 D. + AgNO 3 == =NaNO 3+ ↓答案: B 解析:
氯气及其化合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