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金融院校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当前,大学生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作为培养金融行业一线人才应用型金融院校,如何进行诚信教育,塑造他们诚信品质,规范他们诚信行为,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一、诚信教育内涵诚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诚实守信价值观、道德观,在此基础上形成诚实守信一种行为规范,形成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待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品格与态度。二、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原因目前,在大学生中,不讲诚信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骗贷逃贷、学术抄袭、编造实验数据、考试作弊、制造虚假履历、随意违约、拖欠学费等方面。造成以上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诚信教育知识体系不完整一直以来,我们主要从传统诚信理念出发,侧重于内在道德品质,靠自律、自觉诚信理论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而没有系统诚信教育知识体系。(二)诚信教育评价方式与方法不科学在对大学生诚信评价方式上,考核标准不够全面,缺少记载反映大学生诚信状况相关内容,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评价方法上,轻启发,重灌输,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脱离了大学生道德基础与生活实际。(三)对诚信价值认识不够,诚信教育形式化,缺乏实效虽然学校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但由于对诚信价值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学校在观念上仍多以学习成绩好坏评价学生优劣,诚信教育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四)诚信教育效果缺乏合力学校是教育主要阵地,但是不能忽略家庭、社会对学生潜在影响。在现代社会,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互相抵消效果现象经常出现,使诚信教育缺少必要生存环境。(五)诚信教育信用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不健全,国内多数行业没有标准诚信制度与机制,高校信用体系也相当不完善。大学生诚信状况缺乏信息采集、评估标准、监督管理等制度,无法进行评价、奖惩与量化考核,个人信用档案缺失。三、应用型金融院校诚信教育必要性应用型金融院校一般培养具有本专业必需金融、外语、财会、法律等基础理论与业务知识及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基层单位从事储蓄、信贷、证券投资与剖析、保险与信托理财、租赁等工作应用型专门人才,从业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所服务金融机构声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方位渗透诚信理念,加强诚信教育,将金融理论教学与行业规范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格,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稳定都是至关重要。四、应用型金融院校学生诚信教育几点思考金融院校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时,应积极剖析新教育途径,积极利用金融行业资源,联合金融机构,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诚信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金融文化情境中接受教育,帮助其养成良好诚信行为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一)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环境造就人。对于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来说,良好环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应用型金融院校加强诚信教育,切实提高诚信教育效果,营造良好金融诚信校园文化氛围很重要。它不知不觉影响着学生诚信品质,已经成为影响诚信教育效果重要因素。 。大学校园环境布局与楼宇建筑风格,对刚入大学学生感受是最早、最直观。金融院校可以在建筑风格与布局方面加大力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金融诚信文化,从而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例如建造诚信理念与金融行业典型标识;以“诚信报告厅”、“某某银行教学楼”等
应用型金融院校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