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综合性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美育与艺术教育要求,相继开办艺术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优秀建设人才。随后,各地方综合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教育也渐呈蓬勃发展之态,短短十多年来,从专科、本科教育快速发展到了研究生教育。但与此同时,各院校教学体系、教材运用与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趋同化显然阻碍了舞蹈学科建设,无法展现各地艺术院校舞蹈学科建设多元化与特色化。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舞蹈文化意识不断增强与特色教学理念逐渐深化,各地艺术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艺术院校)愈加重视本地域舞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格局。尤其是自2006年全国“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首设“舞蹈教学精品组合课”比赛项目以来,众多优秀教学成果以浓郁地域传统舞蹈文化与创新理念推动了各艺术院校舞蹈学科特色化发展,也发挥了高校传承本地域民族舞蹈文化重要作用。作为民族地区高等艺术院校,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在近50年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立足云南独有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依托丰富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坚持将民族性与地域性、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致力于剖析如何有效地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保护与传承各民族优秀舞蹈文化遗产,取得了丰硕教学、科研与创作成果,向社会输送了包括汉、傣、彝、白、哈尼、拉祜、纳西、普米、傈僳、回、藏、苗、瑶、蒙古、土家、侗等多个民族1400余名舞蹈专业人才,不断建设与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云南民族舞蹈高等教育体系。一、扎根民族文化,创建云南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美丽七彩云南被誉为“歌舞海洋”,26个民族绚丽多彩舞蹈艺术与瑰丽多姿人文景观一起造就了少数民族文化多元格局。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云南舞蹈事业便随着民主革命运动掀起了高潮。中国著名舞蹈家梁伦先生与陈蕴玉、游惠海等在昆明建立了“中华舞蹈研讨会”,创作了著名《五里亭》《撒尼跳鼓》《渔光曲》《阿细跳月》等优秀舞蹈作品。中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戴爱莲先生一生钟情于云南,深深陶醉于云南各民族舞蹈,多次深入云南进行民间舞蹈采风,并在“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上展示了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魅力。建国以后,胡宗澧、李犁、刘金吾、苏天祥等云南舞蹈先驱又积极投入了云南舞蹈教育事业,建立云南专业舞蹈教育体系。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正是在这一深厚土壤中生根发芽。 1961年,云南省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所专业舞蹈院系――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系,标志着云南舞蹈教育事业春天到来。舞蹈系建立之初,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云南省老一辈舞蹈家以及云南省歌舞团部分优秀舞蹈骨干。由胡宗澧担任第一任舞蹈系主任,刘金吾、苏天祥、胡紫燕、方论裕等一大批著名云南老一辈舞蹈专家,亲历民间进行舞蹈挖掘与整理工作,为本课程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舞蹈系早期民间舞蹈教学除了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朝鲜族舞蹈、东北秧歌舞蹈与藏族舞蹈之外,全部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为了编创教材,舞蹈系组织教师们深入楚雄州、大理州、红河州等地进行民间采风,了解彝族与白族人民生活与性格,研究舞蹈动作与风格文化内涵,向民间艺人学习了彝族《花鼓舞》《丝弦舞》《烟盒舞》,白族《霸王鞭》《八角鼓》等舞蹈。在此基础上,舞蹈系编创了《云南花灯舞蹈》组合,傣族《孔雀舞》组合、《嘎光舞》组合,彝族《烟盒舞》组合、《乐作舞》组合、《丝弦舞》组合,白族《

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rterye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06-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