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街导游词欢迎各位到中央大街游览观光。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并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步行街全长860米,设有休闲区6个,两侧人行道铺装广场砖近5000平方米,彩色步道板2500平方米,并在大安街至东风街路段铺设500米的轮椅通道。改建后的步行街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街名的来历)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岁月悠悠,世事沉福在1968年的“文-革”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为中央大街。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庞大的军用品需求,客观_I_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筑的发展。俄-国统治哈尔滨的20年间,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经济格局,中国大街都是受西方影响最深的街路。(中央大街的马路方石)最初的中国大街有些地段翻浆严重。每逢春夏之交,路面像海绵一般,车辆走在上面忽忽悠悠的。连修这条路的工人们也伤透了脑筋。年年返工,年年翻浆
中央大街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