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国大业》有感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工商管理类姓名: XXX 学号: 200987084098 时间: 2011 年6月9日观《建国大业》有感为庆祝和纪念建党 90 周年,在系党总支的号召下,我们进行了一次观影活动。这部红色影片是国庆大片——《建国大业》。影片中, 超强明星阵容, 气势宏大, 内容丰富, 形式新颖, 和以往红色经典老片不同,这部片子更能吊起大家胃口,吸引观众眼球,一改以前传统红色影片之陈旧,令人耳目一新。《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反应了从 1945 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宏大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 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 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 13 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 x 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党得天下, 一是得民心, 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 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建党 90 周年,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 回想起 60 多年前, 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 60 多年后, 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 60 多年抒写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令人激动的场景,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整个剧本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
建国大业之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