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逍遥游》一文中的注释.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逍遥游》一文中的注释的质疑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⑤( 2006 年 11月2版)对《逍遥游》一文中的“去以六月息者也”的注释为: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去, 离开。以,用, 凭借。息, 气息, 这里指风。配套教参《教师教学用书》( 2007 年4月2 版) 中的参考译文是: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啊。这种解释, 让人多少有些疑惑: 大鹏为什么偏要靠六月的大风才实现它的大迁徙呢?如果说春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话, 那么“八月秋高风怒号”为什么就不能呢?冬季“朔风劲且哀”为什么还不能呢?我们不妨来看前人对这句话的解释。郭象在庄子的注文中说: 夫大鸟一去半岁, 至天池而息; 小鸟一飞半朝, 抢榆枋而止, 此比所能则有间矣,其于适性一也。显然,在郭象看来“,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鹏鸟飞徙南冥, 非一朝夕可就, 得要六个月( 半岁) 的时间才能到达。这里的“六月”是“六个月”“、半年”的意思“,息”是“止息”的意思。王先谦在《庄子集解》中引用成玄英的观点解释说: 成云六月半岁至天池而息。这种解释和郭象的解释是一样的。郭庆藩在《庄子集释》中这样理解这句话: 家世父曰: 去以六月息犹言乘长风也, 与下文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对文……他引用了伯父郭嵩焘的观点,认为“六月息”意近于“乘长风”。这种解释和前面几种解释的重要分歧在于:“六月息”由时间概念变为空间概念。陈鼓应先生在《庄子今注今译》中采纳了这样的理解:乘着六月风而去。“去”指飞去南海。“六月息”即六月风。“息”谓风。六月间的风最大, 鹏便乘大风而南飞。陈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是因为他注意了释德清的观点:周六月,即夏四月,谓盛阳开发,风始大而有力,乃能鼓其翼。“息”即风。陈氏也借鉴了宣颖的观点。宣颖在《南华经解》中说: 息是气息, 大块噫气也, 即风也。六月气盛多风, 大鹏便于鼓翼, 此正明上六月海运则徙之说也。而我们现行的人教版课本也正是采用了陈氏这一派的观点, 作了相应的解释。在这里“, 六月”的“六”不再是单纯的数词, 而成为序数词“第六”的意思;“六月”不再是“六个月”、“半年”的意思, 而成为“六月份”的意思;相应的,息,也不再是“止息”的意思,而成为“风”的意思。南怀瑾先生在《庄子南华》中, 对这句话做了如下的解读: 读书要注意啊! 这个六月的问题, 学过《易经》的就知道了, 就是那个十二个辟卦, 夏至一阴生, 接着是六月。十二辟卦代表一年十二个月, 就是代表了地球气候整个的旋转。这个气运的旋转, 显示了地球及宇宙物理的变化。什么叫息呢?要注意中国的文字。息不是完了啊! 息是成长。所以消息两个字要注意。消是放射的, 是消耗, 是完了。息是回转来成长, 是充电, 充电再放射! 所以它六月到那里补充,是充电。这个“息”跟“消”,两个道理要搞清楚。南氏的理解有两点需注意, 其一是“六月”是“六月份”的意思,其二是“息”是“充电”。充电就是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的意思。那么, 究竟哪种理解符合庄子的本意呢?笔者认为是以郭象为代表的解读符合庄文的本意。“去以六月息者也”, 应该理解为: 大鹏飞离六月以后才停息下来。何以见得呢? 前文说, 大鹏飞往南方的

对《逍遥游》一文中的注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