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审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发达大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在发达国家俱乐部里美、英、德、法、意、加等欧美国家都先后与他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或加盟自由贸易区,惟独日本,既没有与他国搞自由贸易协定,也没有加入自由贸易区之类的组织,甚至连与之相关的舆论也很少见诸于媒体。这就好像居于群山之外的一个独立山头,以其特有的“日本制造”这块强力招牌,傲视“群山”。如今世界贸易环境的变化已非往昔所能比,“日本制造”的锐气已大减,其贸易政策也到了改弦易辙之时。理念的改变日本经济战后复兴,50年代走上增长轨道。1955年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此后,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少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决不受制于次区域自由贸易组织。这种状况是世人皆知的。大概许多人都知道日本最有名的汽车企业丰田公司提出的一个口号:“世上有路就有丰田车”。日本产品以其强有力的竞争力横行于世。“日本制造”曾大大红火于世界市场,人们往往带着更多的欣赏目光加上愤愤不平的心绪关注着“日本制造”的变化。 90年代,敏锐观察的人开始觉察到日本贸易政策和产品竞争力开始变化的迹象。从日本国内看,90年代伊始,经济陷入低迷,以至整个90年代都在毫无生气的低谷中蹒跚摇摆,昔日经济“优等生”的气魄已荡然无存,90年代的10年,出人预料地变成了“失去的10年”。人们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内部去寻找“失去10年”的原因,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也应该从外部去探求原因,也许对看清问题颇有补益。伴随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科学等新兴技术和产业部门的兴起,由于长期不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而采取把别国的先进技术拿来加以改造并迅速占领市场——往昔在这方面尽可发挥聪明才智的成功之路如今已行不通了,以致于当今日本经济界陷入了寻找“今后日本的支柱产业是什么”的迷惘之中不能自拔。在经济低迷之中苦苦挣扎的日本企业,又面临着世界贸易市场的新变化,即世界次区域自由贸易机构的纷纷建立和地区合作组织的普遍加强,这种和世界自由贸易并行不悖而着重提高次区域内国家贸易利益的发展趋势,使日本有识之士深深感到,一向奉行世界自由贸易政策而不参加任何地区贸易组织的日本,其贸易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日本的贸易政策到了不改弦更张不行的重要时期。 9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官产学界受到世界区域经济兴盛的刺激,开始思考日本面临世界贸易形势变化应采取新的对策,特别是进入1999年以后的两年,在观念上发生了显然令人关注的变化。其一,如今世界经济进入了地区合作的时代。如著名的大阪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池本清在《论地区主义和新世纪世界经济体制》一文(〔日〕《世界经济评论》,2001年1月号。)中写道:“作为地区主义及其体现的以地区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位教授依据大量资料得出了上述结论。依据日本《2000年通商白书》的资料,全世界范围内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数字,20世纪50年代有2个,60年代有3个,70年代有18个,80年代有6个,90年代就迅速增加了78个。1998年就产生了欧盟突尼斯合作协定、智利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1999年签订了欧盟斯洛文尼亚合作协定、俄罗斯白俄罗斯建立联邦条约、墨西哥乌拉圭新经济合作补充协定、安第斯共同体和巴西特惠关税协定。2000年又出现了欧洲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欧盟和南非共和国自由贸易协定、以色列和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东非共同体、新西兰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等等。据世贸组织(WTO)通报的统计,世界次地区贸易协定截至1997年已达到163个(同上。),加上1997年至2000年的数字,业已超过170个,其中大部分都是90年代建立起来的。?90年代世界地区主义意识的抬头以及地区经济合作极其迅速地加强和扩大,使人们有理由认为当今开始了地区合作的时代。在笔者看来,与世界地区性经贸合作加强相比,WTO从GATT脱胎出来至今近5年,其作用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非但不是在上升和加强,而是在下降和削弱,人们对WTO的期望值与其成立之初相比已大打折扣。以1999年年底WTO美国西雅图第三次部长会议为例,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严重对立,致使会议无果而终,甚至连何时再召开下一轮WTO会议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原本是一次推动世界自由贸易发展的会议,结果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这次会议之后地区性经济合作出现了加强的趋势是最有力的证明。还应指出的是,美欧发达大国向来鼓吹世界无差别自由贸易,但是,在时机适宜时,它们又是地区主义十分卖力的推行者,欧洲从50年代的欧共体到现今的欧盟,区域合作和大联合步步升级。尤其是美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90年代中期搞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接着又策划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和更大范围的美欧自由贸易协定。是不是可以说美国等发达大国也在花更大力气搞地区主义以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