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制订限制光污染标准的背景和依据.docCIE制订限制光污染标准的背景和依据作者:肖辉乾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所摘要:木文简要地介绍了CIE制订限制光污染标准的背景和依据。全文由以下4部分组成::;(包括窗户的垂直照度,灯具的发光强度,阈值增量,上射光通比和建筑立面(含广告标识面)的亮度);。关键词:光污染室外照明1概况国际照明委员会(CTE)于1990年成立了一个研究干扰光的技术委员会()。(1991年前),(1991—1999年)(1999-2003年)三位主席的领导下,经过13年的努力,七次易稿,最后于2003年完成了CIE第150号技术报告:限制室外照明装置干扰光影响指南(GuideonthelimitationOftheeffectsOfobtrusivelightfromoutdoorlightinginstallations)(本指南译文详见北京照明学会《照明技术与管理》杂志2005年第4期)。该技术报告按四个照明环境区域和二个时间段(Curfew前和Curfew后),从窗户外表面的垂直面照度、灯具的光强、阈值增量,上射光通比和建筑物立面(含广告标识面)的亮度共有5个方面提供了限制室外照明光污染的标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本文就该标准提出的背景和依据,将木人所了解的情况作个简介,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2背景背景之一:形势所需。上世纪随着照明技术所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功率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出现和在室外建筑夜景照明、道路照明、体育设施照明、交通设施及建设工地照明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建筑立面和地面(含广场、工地和道路地面等)的表面亮度不断提高,商业街的霓虹灯、灯光广告和标识越来越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国内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不少城市在夜晚则是灯火通明,一片辉煌。然而在辉煌的背后,导致室外照明耗能和光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特别是照明界的广大照明工作者,还有天文界的天文工作者以及相关的学术团体、国际组织,如国际照明委员会、国际天文联合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等的高度重视。1990年10月14口国际照明委员会在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组织的题为“环境〃的世界标准日的活动时,为保护环境、防止光污染,决定成立两个技术委员会,“干扰光”技术委员会;“天文观察中的光干扰”技术委员会,对防治照明光污染进行专项研究。背景之二:有技术基础。室外照明光污染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后,197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和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决定联合进行研究,并于1979在CIE第19届大会上发表了“大气光污染”的研究论文。此后,CIE又和国际暗天空协会(1DSA)等学术团体联合或单独对光污染进行了研究,并召开了多项研讨会,发布了不少科研成果或技术文件。此外,日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特别是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匈牙利、美国和II木等对防治光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发布了相应的法规或条例,其中1997年澳大利亚限制室外照明干扰光的国家标准(AS4282—1997《Control
CIE制订限制光污染标准的背景和依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