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食用指南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i )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和前两天介绍的平菇(糙皮侧耳 )是一家。同属的食用菌还有白灵菇、凤尾菇、榆黄菇……(喂,大家可是看过平菇的,你要不要这样凑字数!) 胖胖的杏鲍菇。图片: 与其他侧耳不同的是杏鲍菇长得格外粗壮——你到超市里、农贸市场上看见它和其它蘑菇放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也会深有体会。杏鲍菇是整个侧耳属中长得最大的那一个,因此也获得了“平菇王”(king oyster mushroom )的成就,虽然它的风味、口感与平菇并不那么类似。在蘑菇拼盘里,杏鲍菇更是能完爆其它蘑菇。图片: mons 杏鲍菇的主要食用部分就是子实体那粗壮的“柄”,而那小而薄的“伞”倒是可有可无的。不过作为散发孢子的关键部位,菌伞对于杏鲍菇本身的繁衍倒是更有价值。与平菇的菌伞总是偏向一边不同,杏鲍菇浅褐色到深黑灰色的菌伞可偏可正。杏鲍菇年轻的时候菌伞还是正常的凸起蘑菇状,而随着成熟程度增加,他会逐渐变平乃至凹陷,形成“皮搋子”状——可惜杆子太粗了。可以从这些大小不一的杏鲍菇里看到菌伞成长的“心路历程”。图片: mons 杏鲍菇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中欧、西亚直至印度一带,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没有分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舶来品”。80后的小伙伴们应该也会发现,杏鲍菇是凭空像变戏法一样,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的。实际上,直到 1993 年日本开发出一套高效的杏鲍菇栽培技术之前,我们是没有机会吃到这种西方蘑菇的。这项技术的成功推广,也让这种蘑菇进入千家万户,只剩一个时间问题。培养瓶中长出的杏鲍菇。图片: 为什么杏鲍菇在 1993 年后才逐渐普及?具体的技术细节、难题我无从知晓。不过它的特性的确与侧耳属的那些木腐菌们存在一些差别。杏鲍菇的生长是依赖于草本植物的根的,之间存在一种弱的寄生关系。之所以杏鲍菇中文正式名叫做刺芹侧耳( Pleurotus eryngii ),就是因为它们和野刺芹( Eryngium campestre ) 以及野刺芹的近源种之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当然,杏鲍菇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啊是一棵草),它们还会依赖刺芹同属伞形科的阿魏属(Ferula )、毒胡萝卜
杏鲍菇食用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