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殿堂· 北京协和医学院给我们的启示罗慰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 " " # $ " ) 作者小传罗慰慈, 男, ! % & ’年生, 福建福州人。! % ’( 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 ! % ) $ 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 % ) ) 年* ! % ) + 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 ! % ) # 年任主治医师, ! % # % 年任主任医师, ! % ( $ 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 ! % ( ) 年* ! % ( + 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 ) % 年* ! % + " 年曾在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中医学院学习中医两年。! % ( $ 年曾在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医学院和俄立冈医学科学中心任访问学者。从事内科呼吸专业医疗、研究工作’( 年, 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多的研究。曾承担国家“七· 五”攻关课题, 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主编《内科临床指导》、《现代呼吸病学》及《协和医学词典》, 参加编写《胸部疾病》、《呼吸内科学》、《中华内科学》、《现代内科学》、《变态反应学》等专著。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 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 《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中国新药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副主编, 《, - . / 0 1 0 2 0 3 . 4 5 6 7 4 . 0 / 4 0 1 8 9 : ; / 5 6 》和《, - . / 0 1 0 2 0 3 . 4 5 6 8 9 : ; / 5 6 》编委, 《< 0 1 = . ; 9 6 9 > ? 》编委。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前身, 自从! % & ! 年开院迄今造就了像林巧稚教授、张孝骞教授等一批杰出的医学人才, 为我国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回忆学校的往事, 环顾今日的现状, 感慨良多。一、严谨、勤奋的学风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或进修的学员, 当他们被问到在这个学校学习有什么感受时, 往往会得到相似的回答:“这里的学术风气很浓厚”。已故的张孝骞教授就是勤奋、严谨的榜样。张教授在( + 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星期到各专科病房和年轻的医生们一起巡诊讨论。这时张老已离开大内科主任的岗位, 年轻的医生们为了照顾张老, 建议他呆在家中, 不必步行来往& " 分钟, 病房医生按时向他汇报情况, 必要时再来医院, 张老的意志很坚决, 仍然按时来病房和年轻医生一起研究病案。他说:“我要一直查到% " 岁。”张教授不仅到病房查病人, 他还总带着一个小笔记本, 记录下病人的主要病情, 到下一次查房时, 他拿出小本, 详细询问病人后来的情况和转归。像张老这样坚持勤奋学习的教授在医学院里还有许多, 他们的这种学风是从做学生时代就开始养成的。记得当我们全年级& ’名同学从各自
北京协和医学院给我们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