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卷第一(十八则) 是书先已成十六卷, 淳熙十四年八月在禁林日, 入侍至尊寿皇圣帝清闲之燕, 圣语忽云: “近见甚斋随笔。”迈竦而对曰:“是臣所著《容斋随笔》, 无足采者。”上曰: “■有好议论。”迈起谢,退而询之,乃婺女所刻,贾人贩鬻于书坊中,贵人买以入,遂尘乙览。书生遭遇, 可谓至荣。因复衷臆说缀于后, 惧与前书相乱, 故别以一二数而目曰续, 亦十六卷云。绍熙三年三月十日迈序。颜鲁公颜鲁公忠义大节, 照映今古, 岂唯唐朝人士罕见比伦, 自汉以来, 殆可屈指也。考其立朝出处,在明皇时,为杨原。肃宗时,以论太庙筑坛事,为宰相所恶, 由御史大夫出冯翊。为李辅国所恶, 由刑部侍郎贬蓬州。代宗时, 以言祭器不饬, 元载以为诽谤, 由刑部尚书贬峡州。德宗时, 不容于杨炎, 由吏部尚书换东宫散秩。卢杞之擅国也, 欲去公, 数遣人问方镇所便, 公往见之, 责其不见容, 由是衔恨切骨。是时年七十有五, 竟堕杞之诡计而死, 议者痛之。呜呼! 公既知杞之恶己, 盖因其方镇之间, 欣然从之。不然,则高举远引,挂冠东去,杞之所甚欲也。而乃眷眷京都,终不自为去就,以蹈危机, 《春秋》责备贤者, 斯为可恨。司空图隐于王官谷, 柳璨以诏书召之, 图阳为衰野, 堕笏失仪,得放还山。璨之奸恶过于杞,图非公比也,卒全身于大乱之世,然则公之委命贼手,岂不大可惜也哉!虽然,公囚困于淮西,屡折李希烈,卒之捐身徇国,以激四海义烈之气,贞元反正,实为有助焉。岂天欲全界公以万世之名,故使一时堕于横逆以成始成终者乎! 戒石铭“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太宗皇帝书此, 以赐郡国, 立于厅事之南, 谓之《戒石铭》。按成都人景焕,有《野人闲话》一书, 乾德三年所作, 其首篇《颁令箴》, 载蜀王孟昶为文颁诸邑云:“朕念赤子, 旰食宵衣。言之令长, 抚养惠绥。政存三异, 道在七丝。驱鸡为理, 留犊为规。宽猛得所, 风俗可移。无令侵削, 无使疮痍。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赋舆是切, 军国是资。朕之赏罚, 固不逾时。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为民父母, 莫不仁慈。勉尔为戒, 体朕深思。”凡二十四句。昶区区爱民之心, 在五季诸僭伪之君为可称也, 但语言皆不工,唯经表出者,词简理尽,遂成王言,盖诗家所谓夺胎换骨法也。双生子今时人家双生男女, 或以后生者为长, 谓受胎在前; 或以先生者为长, 谓先后当有序。然固有经一日或亥、子时生,则弟乃先兄一日矣。辰时为弟,巳时为兄,则弟乃先兄一时矣。按《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立适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何休注云:“子谓左右媵及侄娣之子, 质家亲亲先立娣, 文家尊尊先立侄, 其双生也, 质家据见立先生, 文家据本意立后生。”乃知长幼之次,自商、周以来不同如此。李建州建安城东二十里, 有梨山庙, 相传为唐刺史李公祠。予守郡日, 因作祝文曰:“亟回哀眷。”书吏持白回字犯相公名, 请改之, 盖以为李回也。后读《文艺· 李频传》, 懿宗时, 频为建州刺史,以礼法治下。时朝政乱,盗兴相椎敚,而建赖频以安。卒官下,州为立庙梨山,岁祠之,乃证其为频。继往祷而祝之云,俟获感应,则当刻石纪实。已而得雨,遂为作碑。偶阅唐末人石文德所著《唐朝新纂》一书, 正纪频事, 云除建州牧, 卒于郡。曹松有诗悼之曰: “出旌临建水, 谢世在公堂。苦集休藏筐, 清资罢转郎。瘴中无子奠, 岭外一妻蠕。恐是浮吟骨, 东归就故乡。”其身后事落拓如此。《传》又云:“频丧归寿昌, 父老相与扶柩葬之。天下乱, 盗发其冢, 县人随加封掩。”则无后可见云。《稽神录》载一事, 亦以为回, 徐铉失于不审也。侍从宫自观文殿大学士至待制, 为侍从官, 令文所载也。绍兴三十一年, 完颜亮死于广陵, 车驾将幸建康, 从官列衔上奏, 乞同班入对。时汤岐公以大观文为行宫留守, 寄声欲联名, 众以名位不同为辞。歧公曰:“思退亦侍从也。”然竟不克从。绍熙二年, 吏部郑尚书侨上章乞荐士, 诏令在内近臣台谏、在外侍从, 各举六人堪充朝士者。吏部遍碟, 便及内任从官与在外待制以上,而前宰相执政皆不预。安有从官得荐人,而旧掘乃不然,有司之失也。存亡大计国家大策, 系于安危存亡, 方变故交切, 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 其听而行之, 当如捧漏瓮以沃焦釜。而愚荒之主, 暗于事几, 且惑于议佞孱懦者之言, 不旋踵而受其祸败, 自古非一也。曹操自将征刘备,田丰劝袁绍袭其后,绍辞以子疾不行。操征乌戎,刘备说刘表袭许, 表不能用,后皆为操所灭。唐兵征王世充于洛阳,窦建德自河北来救,太宗屯虎牢以扼之, 建德不得进, 其臣凌敬请悉兵济河, 攻取怀州、河阳, 逾太行, 入上党, 徇汾、晋, 趣蒲津, 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关中骇震,则郑围自解。诸将曰: “凌敬书生,何为知战事, 其言岂可用
【企管】容斋续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