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诗教与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为了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提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与语文素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诗歌走进校园早已是很普遍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因为学习科目较多,而且还有升学任务,想要特别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诗教活动机会是比较少。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诗教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把诗教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一、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要求要对古诗词进行背诵。我们要在教学中着实抓好这个环节,让学生尽最大努力把课标要求课内外古诗词背诵出来,或者能默写出来。首先这是课标对背诵要求。另外在背诵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积累语感,可以认识押韵规律;注意诵读节奏,可以认识诗歌一般节奏规律;在诵读中还可以认识平仄规律与律诗中二、三两联对偶规律。例如学生诵读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中“深、心、金、簪”四个字在古语中是押韵(即律诗中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可以告诉学生在古诗(绝句与律诗)中一般要求一、二、四、六、八句要押韵,有时第一句也可以不押韵,但二、四、六、八句一定要押韵。通过诵读节奏,可知此诗节奏是“二、三”,而在古诗中一般五言都是“二、三”节奏,七言则有“二、二、三”或“四、三”。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教学生学点平仄,古字平仄与现代汉语不同,对古汉语我们现在比较难分辨,但在创作时我们可以按现代汉语来分辨,现代汉语声调一般第一、二声字为平声,第三、四声字为仄声(现在叫做新韵)。在诵读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注意第二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第三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联成为两个对偶句,非常工整。律诗第二、第三联就是要求成对偶,创作时候要注意。二、欣赏(一)在理解、赏析古诗词中学习古诗词结构方法首先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一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自然组合,天衣无缝。极力渲染了秋天悲凉气氛。后两句笔锋一转,把游子思乡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是先写景后抒情,以景引情,情景交融。再看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志。此诗以景传情,以景达志。还有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诗则通过写自己到东海边碣石山上观沧海,再以奇特想象写沧海波澜壮阔,?淄氯赵碌木跋?,展示了自己博大胸怀与远大抱负。此诗先叙事再写景抒情,景由事起,情由景生。由以上剖析看来,古人常说“诗言志,诗缘情”其实就与我们写文章中借物言志、借景抒情或借事抒情之类同理。只不过诗借用景、物有时会多些想象夸张成分,运用语言极其精炼含蓄罢了。我们创作此类诗时可以把内容按照这样结构去构思。不同诗有不同特点,如《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等怀古诗也有其特点。这种诗内容特点一般是先写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再抒情怀等。如果写怀古诗,也可以仿此法。总之,不同类型诗有其不同构思特点,我们在对古诗词赏析过程
把诗教和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