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莫斯科的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他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口号”。——《苏共的领导集团》戈尔巴乔夫改革①苏俄人民生活水平从1917年的欧洲第5,1985年跌至世界第88。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思想僵化,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③俄衡。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④“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政治生活僵化发展速度下降民族矛盾尖锐关系紧张,急需缓和旧体制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1985-1991)1、内容:—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发展战略”→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改革①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②改革方式:民主化、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③改变党的地位: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总统制;④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2、结果:;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分离倾向加剧;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新思维”外交缓和与西方关系主动从东欧撤军鼓励变革东欧剧变背景东欧各国二战中多数被苏联解放,战后深受苏联的影响和控制斯大林模式不符合东欧各国自身国情,妨碍自主发展一些东欧国家进行改革,未取得显著成效,受到苏联指责干涉80年代,大举外债,财政赤字剧增,危机加剧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对本国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政府政策不利,爆发了匈牙利事件。1988年初,背负外债160亿美元,人均外债1500美元,居东欧国家之首。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严重。:变::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执政党妥协退让,: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罗马尼亚)2:时间:1989年到1990年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东欧剧变后的地图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暴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游行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至1992年存在的联邦制国家。1918年10月28日,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通过新宪法,更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4月,联邦议会决议更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主体共和国国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