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oc基于PBL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基于PBL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普及信息技术成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一种方式是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特点,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会考科目的特殊性,例如:对操作性要求比较强,然而,学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不太愿意动手练习。目前,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更要关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PBL(Project-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此为主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儿点问题问题一: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电脑上网、轻松自如的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软件,有的学生则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这就迫使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从而以强促弱。问题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对电脑及网络的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坛版主,对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仅仅是为了娱乐,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为学习服务的习惯,例如:自主上网查找学习资料。问题三:学生的信息意识缺乏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种工具,从而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们为了“学”、“考”而学,“学”与“用”严重地相互脱离,在日常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采用问题设计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四: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包含windows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般也围绕着这儿个方面展开,这种固定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教材,应该引导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从而适应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二、PBL的特色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PBL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他们具有对自己学习和教育的责任以及对自己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不能强行灌输给学生某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起到辅助性的帮助、启发、引导、探讨等
基于PBL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