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切尔· 卡逊与《寂静的春天》方陵生/编译蕾切尔·卡逊●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核辐射是无国界的,而其头号公敌往往是以小汽车为中心的城郊生活方式。通过 20世纪 50 年代~ 60 年代城郊地区环保活动家的活动, 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当时是如何关注普遍的郊区生活,以及生活在城郊社区中的人们对污染的担忧和对环保的关注。 50年前,畅销书作者蕾切尔·卡逊( Rachel Carson )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此书被誉为激励现代环保运动的启蒙之作。如今,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值得我们回顾的是,历史上环保运动也曾非常流行,尤其是卡逊写此书的背景和环保运动的诞生之地:城郊地区。环保运动源自民众阶层《寂静的春天》一书的背景源自于战后美国东北部城郊地区的人们所萌发的对环境问题的忧虑,以及由此产生的行动主义,尤其是 1957 年 13位长岛居民因 DDT 喷洒污染问题提起诉讼引起的轰动。 1966 年, 几位学者、一位律师、一名高中教师、几名学生以及几位家庭主妇在长岛的一间客厅里讨论环境保护问题, 并由此诞生了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 1970 年,在《寂静的春天》出版仅 8年之后,美国便将污染列为国家的头号重要问题,其时,人们对污染问题的担心更甚于对越战和公民权利问题的关注——当时污染问题最为严重的不在乡村和城市,而是在郊区。推动早期郊区环保运动成功的主要力量是什么呢?首先是环保积极分子对当地问题的熟悉和关注,如饮水安全问题和汽车尾汽烟雾污染等,人们担忧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郊区居民的生活,但一直以来,从市政领导人到城市卫生和规划专家,从业主联盟到保护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环保运动的早期领导者并不将自己看作是置身于城郊之外的人,事实上,他们都以医生、科研人员或家庭主妇等身份参与到了当地社区的环保活动中。他们看到了一些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情况, 比如贫民窟里的令人窒息的空气、陈旧工业区里的被污染的土壤等,他们想致力于改变和保护这些地方的环境。他们为此推出了一份保护自然的倡议,其对象不只限于郊区的精英阶层,还包括了像莱维敦镇这样的普通民众聚集的城郊地区的居民,甚至还包括了那些生活在城市贫民区的居民,只有他们,才能更深切地认识到环境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部分。当 1970 年第一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时,长岛和洛杉矶城郊等地的环保积极分子们掀起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新一轮环保运动。然而,作为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的气候变化问题,在民意测验中很少能进入值得担忧问题的前五名,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保运动在城郊地区的群众基础。环保利他主义之复兴如今,许多环保运动领导者的眼光并不仅限于环保运动的发起地,而是包括了大多数美国人实际居住的地区。环保运动应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看作是与当地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气候变化对于居住在郊区的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并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如今,环保活动家的影响已初见成效,人们可以看到,郊区的一些家庭、教堂,以及物业管理部门对“绿色环保”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大的兴趣——无论在回收利用方面还是在居住环境美化方面。然而,关键还在于要找到当地人的关注点,激发起他们的想象力和调动起当地环保团体的积极性,并以此为起点。诚然,重获这样的民间力量和民间创新精神所面临的一个障碍是,如今
蕾切尔· 卡逊与《 寂静的春天》.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