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超越官僚制的制度.doc思考超越官僚制的制度从组织结构上看,行政改革对宜僚制的层级结构作了调整,扩大管理幅度、压缩层级,这是山于新的技术手段在政府中的应用,使信息交流和传递都更加方手,组织结构完全可以扁平化。这对于官僚制组织层级结构的设置来说,并不能称作是严格意义上的改革。从英美的具体做法来看,设立了许多工作小组、特别委员会、项目小组等增加灵活度的组织形式,虽然这些在韦伯等人的官僚制设计中是不存在的,但也只能说是丰富了官僚制组织的形式,而不能看作是对它的改变。况且,这些新型的组织形式也只在一些极小的范围内,或针对于一些具体问题才是有效的,如果把这种组织形式推广到整个政府系统中来,用以取代官僚制的组织形式,未必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且山于信从社会能够使权力更加集中,甚至使原来山于形式的障碍而无法达到的集权都成为现实,这有可能使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达到的集权成为一种更为恶劣的集权。它表面上缓和了规制,而实际上可能是控制更加严密。从管理方式上看,行政改革提出了要突显行政人员的个性化和灵活性的要求,但并没有超越“强制性协调”的整体格局一一以权力为中轴的计划、组织、人事管理、指挥、协调、报告、控制。行政改革中广为流行的所谓绩效管理方式,本质上依然是一种行政控制,只不过这种控制维度的优先性山职权让位于效果。至于分权模式,与其说是官僚制的弱化,倒不如说是一种强化,因为权力分散确保了基层获得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基层职权的到位必然带来科层秩序的稳定性。就连“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积极倡导者戴维?奥斯本等人对待官僚制也是持这样一种看法:官僚制“一直是超过其它任何组织形式的纯技术性优越性……精确、快速、细节分明……减少摩擦、降低人和物的成本,在严格的官僚主义治理中这一切都提高到最佳点。”“不管人民对官僚制度的弊端发出多少怨言,但如果存在着哪怕是片刻的设想,意味着持续的行政管理工作,除了通过在办公机关中工作的办公人员去进行这种办法外,可以在任何其它地方去完成,那将是一种十足的幻想。”至于企业家政府的提法在行政改革中更是一个很具有号召力的11号,并在某种程度上被渲染为官僚制体制的替代形式。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其一,凡是政府引入企业经营的方式进行合同招标、项目管理的地方,实际上都是山于政府侵占r企业经营的地盘,把原先不应当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到政府部门中来了,对于这些方面的经营,放入到社会之中,或按照企业的方式进行运营,都无关宏旨。其二,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是竞争吗?肯定不是。因为一切有人群的地方,都是存在着竞争的,只不过竞争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所以竞争决不是属于企业家专有的,企业家所有的是他的管理方式。然而,在整个20世纪中,官僚制并不仅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体制,而是一个渗透到一切管理活动中去的管理体制。在企业中,我们看到的也是官僚制的作用,企业家的管理方式也是官僚制的管理方式。现在提出在政府中引进企业家精神,无异于说,用宜僚制来代替官僚制,这很有些荒唐的意味。当然,官僚制在企业中的表现与在政府中的表现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山于企业与政府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企业可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导向,那是因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政府则不同,它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它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也不能够存在着所谓市场导向或顾客导向的问题。如果说政府没有为社会公众提供令人满意的公共物品,那是因为政府中存在着官僚主义等问题,而不是一个
思考超越官僚制的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