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2018)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认识王参元李商隐王茂元(兄):岭南、泾元、陈许节度使王栖曜(父):贞元初,拜左武龙大将军,塶坊、丹延节度使兼御史大夫。2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等等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的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是我更要向您道喜的原因。3足下勤奉养,宁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遇到意外的大火灾,使您震动惊惧,或许连饭食的供给都已经很困难了。因此我刚听说时很吃惊。虞::不虞。:无冻馁之虞。:尔虞我诈。: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4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一般人都说:盛衰祸福都是互相依存、来去不定的。有的人将要大有作为之前,才开始会遭遇困厄惊吓,因此会有水火的灾祸,有小人的怨恨。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然而这些道理迂阔而荒诞,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认为它完全正确,所以我随即又产生了怀疑。5“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这几句话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文章在思想上与之对应?有没有寓言或名言说明这个哲理?有没有实例证明这个观点?《孟子二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必然要为你开启别一扇门”。2、《塞翁失马》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太史公自序》6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昔西伯拘羡里,演《周易》;孔子扼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也。——《太史公自序》7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凭着(一说“像”)您能读古书,能作文章,又精通文字学等,如此多才多艺,但作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来获得显赫的功名,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有很多钱财,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害怕顾忌,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口。(实在是)因为公正的道理难以彰明,而世人又多疑忌的缘故。谁要一开口,那些惯于讥笑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得了您的厚礼。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我自从贞元十五年,看见了您的文章,赞誉之心藏在心里大约六七没有说出口。这是我只顾个人却长久地违背了公道,不仅仅有负于您啊。等到我在做御史尚书,自以为有幸做了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此得到了说话的机会,想借此向上推荐您消除您的郁闷。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您时,仍然有相视而暗笑的人。我实在遗憾自己的修养不能为世人所见,清白的名声不能确立,因而被世人疑忌。我经常和孟几道谈到这事并为此感到痛心。10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2018)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