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摘要】:本文以柳如是的诗词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点及面,从不同时期的诗词之作分析柳如是的敢爱敢恨的情感观和民族大义的才情气节。柳如是诗词清新婉丽与豪迈旷达并举,这与其人生际遇不无关系。本文通过对柳如是的人生概述和作品简介,从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角度入手,以透析柳如是与宋徽舆、陈子龙与钱谦益三人的情感纠葛为主线,间以透析柳如是忧心天下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情,分析柳如是诗词所反映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浅析人生不同时期的遭际对其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确认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柳如是、诗词、爱情观、独立精神、豪侠气节一、柳如是生平概述柳如是(1618-1664),本姓柳,初名云娟,改名杨朝,字朝云,又名杨爱,字影怜,小字蘼芜,复柳姓,名隐,又名隐雯,继名是,字如是,号我闻居士,又号河东君,浙江嘉兴人。早遇不幸,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习歌舞(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或称其为周道登“宠妾”,恐不免有误解。根据明代的奴婢制度以推,她是被卖入周家,或被周家收养的,身份大抵是家养歌舞之婢。由于风姿逸丽,性聪慧,善歌舞,得到主人的喜爱,为人所妒,几至杀身,转卖入娼家。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崇祯四年(1631)十四岁时,柳如是自周家流落人间。既不幸堕入青楼,不得已寄望于结识知音,为之落籍。崇祯五、六年(1632-1633)间,柳如是结识几社人物陈子龙、宋徵璧、宋徵舆等人。寓居松江,与诸名士相往还。先是与宋徵舆订情。宋徵舆迷恋柳如是,为母施氏所怒,令跪而责之。宋徽舆说:”渠不费儿财。”施氏说:“财亦何妨。渠不要汝财,正要汝命耳。”宋徵舆遂渐疏远。松江知府方岳贡逐柳如是出境,柳如是请宋徵舆商决,宋徵舆徐应之:“姑避其锋。”柳如是大怒:“他人为此言,无足怪。君不应尔,我与君自此绝矣。”(钱肇鳌《质直谈耳》卷七《柳如是轶事》)持刀研琴,七弦俱断。柳如是留恋的是宋徵舆的才华,而不爱宋家之财,更不会要宋徵舆的命。施氏极力反对儿子迷恋一位青楼女子,也在自然常理之中。柳如是与宋徵舆决裂,盖鄙弃他“怯懦不肯牺牲”(《柳如是别传》),这也符合她豪侠的个性。与宋徽舆决裂后,柳如是并未离开松江,转而倾情于年长十岁的云间名孝廉陈子龙。二人彼此敬重,许为知音,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然而命运的主宰又不在他们手中,陈子龙受困于家庭复杂的关系,柳如是嫁陈子龙为妾的理想化为幻影。崇祯八年(1635)春夏之际,避居横云山中,深秋往盛泽镇(《柳如是别传》)。此后三年间,一直难忘旧情。十二年(1639)春,寓居西湖,写下大量追忆往事的诗歌。天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在孤独飘零中,她渴望“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金明地•咏寒柳》)。杭州名士汪汝谦热心助其待嫁择婿。清人沈虬《河东君传》记载:“昌言于人曰:‘吾非才学如钱学士虞山者不嫁。’虞山闻之,大喜过望,曰:‘今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乎?吾非能诗如柳是者不娶。’”(葛昌楣《蘼芜纪闻》卷上)所谓柳如是欲嫁钱谦益,恐非空穴来风。离开陈子龙后,她确实想重新开始人生,对当时东林党魁钱谦益早有耳闻,而钱氏也“心艳之”。于是她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崇祯十三年(1640)冬“幅巾弓鞋,著男子服”至常熟半野堂相访。钱谦益观其“神情洒落,有林下风”(顾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