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六开放”“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数学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统一。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达到课程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六开放”:开放学生眼睛,提供观察机会;开放学生嘴巴,提供交流机会;开放学生耳朵,提供倾听机会;开放学生双手,提供操作机会;开放学生大脑,提供感悟机会;开放课堂,提供创新机会。一、开放学生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观察是认识基础,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培养,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学会用数学观察。 1、从观察中建构概念小学数学概念绝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建构概念首先要获得感性认识,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观察。观察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动画,从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概念建构。例如,学生对基数1、2、3、……概念建构就是反复观察实物、图片获得这些基数概念。 2、从观察算式,数列中寻求规律、方法小学数学中运算定律,性质方法都是从学生观察比较中寻求出来。例如:因数与积变化规律。学生从生活中得到这样一组算式: 2×3=6、2×4=8、2×6=12、2×12=24 学生通过整体观察,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随着变化;然后再任意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观察,发现积变化与因数变化规律。从而获得体验。 3、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数学观察由于观察多来自现实生活情景,实物,图片、动画,学生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是关键。观察方法有:有序观察、重点观察、整体部分观察。二、开放学生嘴巴,提供交流机会语言是思维?外壳?,思维是语言?内核?,语言是交流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剖析学习是学生学习重要方式。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交流,交流建构也成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训练学生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达到语言表达完整性与条理性,有利于教学方式转变。 1、说图意,获得数学信息现实生活中数学信息是以图片、语言形式提供给学生,只有学生能表达图意后,才能获取数学信息。 2、说过程、说方法象这样一道题:工程队4天完成一段公路,完成剩下路还要几天?有学生这样列式:4÷-4,生说:4÷就是4÷2×5,4天完成2份,完成一份要?天,再求5份要?天,剩下要?天就是用总天数-已做天数,这真是创意。 3、说感受,说新发现学生在合作、相互交流中会互相启迪,会有新发现,一堂课下来会有新感受,让学生多说一说。三、开放学生耳朵,提供倾听机会会倾听别人谈话、发言是每个人在交际中必备素质。学生学会倾听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互动必要条件。首先有意识让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发言,加深对信息印象,有利于处理信息、反馈信息。其次让学生养成倾听习惯,不仅要倾听老师话语,还要倾听同学发言,才能体现交流价值。四、开放学生双手,提供操作机会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杜威说:“让学生从做中学”。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段淑霞主编《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育》04年9期)儿童思维发展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
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六开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