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基本方法传统文言教学,基本采用训诂式教学法,注重文言实虚词积累,大量讲授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特殊现象。因而,教学方法无论怎么变革,翻译成为文言教学主要课堂形式与教学目标。这种学法虽然也进行思想内容与篇章结构教学,但这种把文言学习简单处理成语言学习做法,使得以上教学内容要么一带而过,流于形式;要么骨肉相离,架空说教。它弊端是把文言当成语言来学,而不是当作语文来学,当作文化来学。训诂是汉学大师与语言研究工作者事,不是语文教师、尤其不是中学语文教师主业,更不是中学生学习文言唯一方法。古人早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法,小时候我们生吞活剥背下唐诗宋词远比上学后老师谆谆教诲记得牢、懂得深。新课程标准强调诵读教学法,注重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角度理解古代作品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文言作品,挖掘文言作品现代意义。笔者通过一段实验,发现诵读法不仅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而且能把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落到实处。忝之为“文言教学三读法”。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准确流畅地诵读是理解课文基础,也是培养文言语感重要手段。这个环节重点放在生僻词语、一词多音多义、活用通假异读,以及词语搭配、句法、语言自身逻辑停顿、结构层次掌握上。方法采用字音停顿练习法与语速变换法(正常语速→加速→正常语速)。再读课文,整体理解细致揣摩。通过诵读中语速、重读、语气等处理,读出情节张弛跌宕,人物刚柔笑颦,描写动静浓淡,议论立驳纵横,整体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与结构层次。方法上采用教师设疑法与细致品读法。三读课文,换位思考挖掘内涵。通过角色体味(分人物角色)、角度定位(小视角、新视角)、古今换位等多种诵读方式。从历史发展角度重新审视文言作品,挖掘文言作品现代意义。下面以《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教学思路为例进行具体说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自由诵读之后,完成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遂欲言无可进者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下列停顿正确读法是: 我孰/与徐公美我孰与/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吾妻之美/我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运用语速变换法进行诵读训练: 语速逐渐加快,训练重点放在文中结构相同句子上,即第二环节几个“三”上。训练到口脑同步,甚至口快于脑程度后再恢复到正常语速。再读课文,整体理解细致揣摩 l、整体理解: 师:请用一个数字概括全文。生:三。三问(邹忌问妻、妾、客);三答(妻、妾、客三答);三思(邹忌夜寝而思);三比(妻、妾、客比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三赏(上、中、下赏);三变(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2、细致揣摩(品读第一段): 师:结合妻、妾、客身份、想法,体味用词不同并读出语气差异。生:妻回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用了感情强烈程度副词与疑问句,表达了由衷赞美,诵读时要重读并适当延长“甚”、“何”二字,语调上扬,以体现妻子真挚爱恋之情;妾回答“徐公何能及君也”,省掉了直白夸赞,誉美中夹杂着一丝畏惧与拘谨,诵读时语调要轻柔而局促,以展示妾娇怯之态;客回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改为陈述句,只是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